扶危濟困

成語拼音

fú wēi jì kùn

扶危濟困成語解釋

扶幫助;濟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難的人,救濟困苦的人。

典故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五回素知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不想果然如此義氣。”

成語典故

在這篇作品中,突出體現了主人公爲人民扶危濟困的英雄主義氣慨。

成語造句

在災難面前,總有一羣勇敢善良的人挺身而出,他們扶危濟困,爲受災羣衆送去溫暖和希望。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張華的人。 張華生活的地方時常遭受天災人禍,百姓生活困苦。有一次,當地發生了嚴重的旱災,莊稼顆粒無收,許多人家中都揭不開鍋,甚至出現了餓死人的情況。張華看到鄉親們如此艱難,心中十分不忍。 他決定儘自己所能去幫助那些處於困境中的人們。張華拿出自己家中的糧食,分發給那些飢餓的百姓,讓他們能夠暫時果腹。他還四處奔走,爲受災的人們尋找水源,幫助他們解決用水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張華不辭辛勞,不畏艱難。 除了旱災,當地還時常有盜賊出沒,搶奪百姓的財物。張華知道後,毅然挺身而出,組織起一些強壯的青年,共同對抗盜賊。他們日夜巡邏,保護着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有一天,一位老人在路邊病倒了,無人敢上前相助。張華路過看到後,毫不猶豫地將老人揹回家中,悉心照料。在他的照顧下,老人的身體逐漸康復。老人對張華感激涕零,逢人便誇讚張華的善良和仁義。 張華的善舉傳遍了整個地區,人們都對他敬佩不已。許多人受到他的感染,也紛紛加入到扶危濟困的行列中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當地的困難局面逐漸得到改善,百姓們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來。 張華的事蹟被後人傳頌不衰,他成爲了人們心目中扶危濟困的楷模。正如《禮記·禮運》中所說:“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張華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這種博愛的精神,他的故事也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他人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扶危濟困-成語圖片

扶危濟困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