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恩背義

成語拼音

fù ēn bèi yì

負恩背義成語解釋

負違背,背棄。忘記別人對自己的恩德和好處,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

典故出處

《新唐書·列女傳·楊慶妻王氏》今負恩背義,自爲身謀,可若何?”

成語典故

負恩背義,人弗戮,鬼斯戮之矣。★明·宋濂《燕書》

成語造句

他平日裏看起來人畜無害,沒想到在關鍵時刻竟然做出這種事,實在是負恩背義,令人不齒。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人叫李三,他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但他聰明伶俐且勤奮好學。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遇到了一位貴人王老爺。王老爺看中了李三的才華和潛力,決定資助他讀書,希望他將來能夠有所成就。李三對王老爺的幫助感激涕零,發誓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報答王老爺的恩情。 在王老爺的支持下,李三順利地通過了科舉考試,踏上了仕途。他憑藉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努力,在官場上步步高昇,很快就成爲了一名有權有勢的官員。然而,隨着地位的上升,李三漸漸忘記了王老爺對他的恩情。 有一天,王老爺的家族遇到了一些麻煩,需要李三的幫助。王老爺滿懷希望地去找李三,以爲他一定會念及舊情,出手相助。可是李三卻冷漠地拒絕了王老爺,完全不顧當初王老爺對他的恩情和付出。他爲了自己的利益,甚至還在暗中使絆子,讓王老爺的處境更加艱難。 李三的行爲引起了周圍人的不滿和譴責,大家都指責他負恩背義。曾經與他交好的朋友們也紛紛與他劃清界限,對他的行爲感到失望和痛心。 歷史上,像李三這樣負恩背義的人並不少見。例如在楚漢相爭時期,英布原本是項羽的部下,項羽對他十分器重,封他爲九江王。然而,英布卻在關鍵時刻背叛了項羽,投靠了劉邦。他的這種行爲不僅讓項羽大失所望,也讓後人對他的品行嗤之以鼻。 《詩經》中曾說:“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爲好也!”教導人們要懂得感恩和回報。而李三的所作所爲,完全違背了這種道德準則。他的行爲不僅傷害了王老爺,也讓自己的聲譽受損,最終落得個衆叛親離的下場。 這個故事警示着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忘記別人對我們的恩情。我們應該時刻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努力去回報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實、穩健,也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如果像李三一樣負恩背義,那麼最終必將遭到人們的唾棄和歷史的審判。

負恩背義-成語圖片

負恩背義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