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風雅
成語拼音
- fù yōng fēng yǎ
附庸風雅成語解釋
- 附庸依傍,追隨;風雅泛指詩歌。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爲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典故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二回喜歡便宜,暗中上當,附庸風雅,忙裏偷閒。”
成語典故
- 卻偏要附庸風雅,在揚州蓋造了不少的花園,因此種花之風,遍及揚州。★清·吳趼人《情變》第八回
成語造句
- 他平時對文學藝術毫無興趣,最近卻突然開始收集名人字畫,不過是附庸風雅罷了。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李三的人。李三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但他卻一直渴望能夠進入上流社會,過上那種被人尊重和羨慕的生活。
爲了實現這個目標,李三開始刻意地模仿那些貴族的行爲舉止。他看到貴族們喜歡吟詩作畫、欣賞高雅的藝術,於是他也裝作很懂的樣子去參與這些活動。他會去參加一些文人的聚會,儘管他對詩詞的理解十分膚淺,但他總是在旁邊附庸風雅地發表一些所謂的“高見”。
有一次,城裏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詩會,邀請了許多有名的文人墨客。李三得知後,也迫不及待地去參加了。在詩會上,大家紛紛展示自己的才華,吟誦着優美的詩句。李三在一旁聽得雲裏霧裏,但爲了顯示自己的與衆不同,他也硬着頭皮發表了幾句點評。然而,他的點評漏洞百出,引得衆人暗暗發笑。
但李三卻絲毫沒有察覺到大家的異樣,依舊我行我素。他開始收集各種珍貴的書畫,儘管他根本不懂得欣賞它們的價值和藝術魅力。他還學着貴族的樣子在家裏舉辦小型的聚會,邀請一些同樣渴望附庸風雅的人來參加。在這些聚會上,李三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以爲自己已經成爲了上流社會的一員。
然而,真正的貴族和文人墨客們都看穿了李三的本質。他們知道李三隻是在裝模作樣,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自己的地位。但他們並沒有當面揭穿李三,只是在背後暗暗搖頭。
時間一長,李三的這種行爲在城裏傳爲了笑柄。人們開始用“附庸風雅”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像李三一樣,不懂裝懂、刻意追求高雅卻沒有真正內涵的人。而李三最終也沒有實現他進入上流社會的夢想,反而成爲了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料。
正如《漢書·藝文志》中所說:“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方今去聖久遠,道術缺廢,無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猶愈於野乎?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捨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真正的風雅應該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內涵之上的,而不是僅僅通過表面的模仿和僞裝。李三的故事告訴我們,我們應該追求真正的知識和修養,而不是僅僅爲了滿足虛榮心而附庸風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成爲一個有內涵、有品味的人。
附庸風雅-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