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棺定論

成語拼音

gài guān dìng lùn

蓋棺定論成語解釋

指一個人的是非功過到死後才能做出結論。同蓋棺論定”。

典故出處

明·呂坤《大明嘉議大夫刑部左侍郎新吾呂君墓誌銘》善惡在我,譭譽由人,蓋棺定論,無藉於子孫之乞言耳。”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一個人的功過是非,往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考驗,不能輕易就蓋棺定論。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無數人物的命運如繁星般閃耀而又複雜多變。 在古代,有一位官員名叫張啓。他自幼聰慧好學,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努力踏入仕途。起初,張啓在官場上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正直的品質,他積極爲百姓謀福祉,解決了許多民生問題,深受百姓愛戴。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和官場的磨礪,張啓漸漸發生了變化。在面對一些複雜的政治鬥爭和利益誘惑時,他開始猶豫不決,甚至做出了一些有違初心的舉動。他在一次重要的決策中,爲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選擇了妥協和退讓,這導致了一些不良後果的產生。百姓們對他的行爲感到失望和質疑,他的聲譽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但是,張啓並未就此沉淪。在經歷了這些挫折之後,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於是,他決定重新找回自己的初心,努力彌補之前的過失。他積極投入到工作中,更加努力地爲百姓服務,試圖挽回自己的聲譽。 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張啓不顧自己身體的虛弱,依然奔波在爲百姓解決問題的路上。他用盡自己最後的力量,爲當地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當他最終離世時,人們對他的評價卻出現了分歧。有些人認爲他曾經的錯誤不可原諒,他終究是一個有污點的官員;而另一些人則看到了他後期的努力和改變,認爲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展現出了真正的價值。 直到多年後,經過人們的反覆討論和研究歷史資料,纔對張啓有了一個相對客觀的評價。人們認識到,人都是複雜的,不能僅憑一時的行爲就對一個人蓋棺定論。張啓雖然曾經犯過錯,但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努力彌補,他的一生既有輝煌的時刻,也有犯錯和反思的階段。最終,人們根據他一生的綜合表現,給予了他一個較爲公正的評價。 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在評價一個人時,不能過早地下結論,要全面、客觀地看待其一生的所作所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瞭解一個人,避免片面和錯誤的判斷。正如古人所說:“蓋棺定論,始定是非。”只有在一個人生命結束後,經過時間的沉澱和深入的思考,我們才能對其做出更爲準確的評價。

蓋棺定論-成語圖片

蓋棺定論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