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棺論定

成語拼音

gài guān lùn dìng

蓋棺論定成語解釋

論定下結論。蓋上棺材蓋,才能下結論。人死後對其一生作出評價。

典故出處

唐·韓愈《同冠峽》詩行矣且無然,蓋棺事乃了。”

成語典故

在過去說來,她這個小命運已是被蓋棺論定了,然而在今天,這一切都要重新估計。★茹志娟《在果樹園裏》

成語造句

一個人的功過是非,往往要等到他生命結束後才能蓋棺論定。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位備受爭議的人物——曹操。 曹操,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崛起於亂世,憑藉着自己的智謀和果敢,逐步建立起龐大的勢力。 早年的曹操,有着雄心壯志和非凡的才能。他積極參與平定黃巾軍之亂,嶄露頭角。然而,隨着權力的增長,他的行爲也引起了諸多爭議。有人稱讚他是濟世之才,因爲他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當時混亂的局勢,推行了一些有利於民生的政策;但也有人指責他是奸臣,認爲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專權跋扈。 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曹操經歷了無數次的戰役和政治鬥爭。他與袁紹的官渡之戰,以少勝多,奠定了他在北方的統治地位。但同時,他也因爲一些決策和行爲而受到批評。比如,他在對待人才方面,有時過於猜忌和殘忍。 然而,曹操的一生並不能簡單地用好壞來評判。他的複雜性和多面性使得對他的評價一直存在分歧。直到他去世後,人們對他的爭論依然沒有停止。 隨着時間的推移,歷史逐漸沉澱。後來的學者和史家們通過對大量史料的研究和分析,開始對曹操有了更爲全面和客觀的認識。他們認識到曹操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有着自己的無奈和選擇。他的行爲既有出於政治需要的考量,也有對局勢的應對。 最終,人們開始以一種更爲理性和客觀的態度來評價曹操。雖然他仍然存在爭議,但人們開始意識到不能僅僅從單一的角度去評判他。這正體現了“蓋棺論定”的意義。只有當一個人生命結束,經過時間的檢驗和歷史的淘洗,人們才能對其做出相對全面和準確的評價。 曹操的故事告訴我們,對於歷史人物和事件,我們不能急於下結論,而應該以開放的心態去了解和研究,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歷史的複雜性和多樣性,也才能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教訓。而“蓋棺論定”這個成語,也提醒着我們要以客觀、全面的態度看待事物,不要輕易地做出片面的判斷。

蓋棺論定-成語圖片

蓋棺論定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