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耳忘私
成語拼音
- gōng ěr wàng sī
公耳忘私成語解釋
- 一心爲公而忘卻私事。同公爾忘私”。
典故出處
- 漢·賈誼《治安策》化成俗定,則爲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義所在,上之化也。”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面對國家利益和個人得失的抉擇時,許多英雄人物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公耳忘私,爲了大衆的福祉捨棄了自身的利益。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家,有一位名叫張華的大臣。
張華自幼聰慧好學,心懷壯志,立志要爲國家和百姓做出一番貢獻。當時國家正面臨着諸多的挑戰和困難,外有強敵環伺,內有各種社會問題亟待解決。
張華步入仕途後,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很快在官場中嶄露頭角。他一心撲在國家的事務上,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無論是處理政務、制定政策,還是應對突發的危機事件,張華總是全力以赴,將國家和百姓的利益置於首位。
有一次,國家遭遇了一場嚴重的旱災,百姓們生活困苦,流離失所。張華心急如焚,他親自帶領官員們深入災區,組織救災工作。他日夜操勞,幾乎忘記了休息和自己的家庭。他的妻子多次派人來催促他回家看看,但他總是說現在不是時候,百姓們還在受苦,他不能離開。
在處理與鄰國的關係上,張華也是秉持着公正和爲國的原則。有一次,鄰國試圖通過一些不正當的手段謀取本國的利益,張華識破了他們的陰謀,堅決予以抵制。他不顧個人的安危和可能面臨的政治壓力,堅決捍衛了國家的尊嚴和利益。
在張華的努力下,國家逐漸變得繁榮昌盛,百姓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然而,他的付出和奉獻卻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和認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開始嫉妒他的成就,在背後詆譭他,試圖抹黑他的形象。但張華對此毫不在意,他依然堅定地爲國家和百姓服務。
多年後,國家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敵軍大規模入侵,國家陷入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張華毫不猶豫地投身到戰鬥中,他帶領士兵們奮勇殺敵,與敵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在戰鬥中,他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安危,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保衛國家和百姓。
最終,經過艱苦的戰鬥,國家成功擊退了敵軍,保衛了家園。而張華也因爲他的英勇表現和無私奉獻,受到了百姓們的愛戴和尊敬。
張華的一生,真正做到了公耳忘私。他爲了國家和百姓,捨棄了個人的利益和享受,將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了國家的建設和發展中。他的事蹟成爲了後世人們傳頌的佳話,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爲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懈奮鬥。正如《後漢書》中所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張華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公耳忘私,他的精神將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
公耳忘私-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