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規密諫
成語拼音
- gōng guī mì jiàn
公規密諫成語解釋
- 指多方勸諫。公,公開;密,私下。
典故出處
- 《三國志·魏志·桓階傳》時太子未定,而臨菑侯植有寵,階數陳文帝德優齒長,宜爲儲副,公規密諫,前後懇至。”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公司的管理中,領導應該善於傾聽不同的聲音,即便是下屬委婉地提出建議,也要能夠做到從善如流,就像古代那些能接受公規密諫的君王一樣,如此才能促進企業的發展。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有一位忠誠而睿智的大臣名爲張義。
當時的皇帝年輕氣盛,常常做出一些衝動且不太明智的決策。張義看在眼裏,急在心中。他深知自己肩負着輔佐皇帝、爲國家謀福祉的重任。
一次,皇帝決定大興土木,建造一座極其奢華的宮殿。這無疑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給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張義得知後,決定向皇帝進諫。
他沒有在朝堂上直言不諱地反對,而是選擇了一個恰當的時機,單獨面見皇帝。張義誠懇地對皇帝說:“陛下,臣近日在民間走訪,看到百姓們生活並不富足,仍有許多人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如今若大規模地建造宮殿,恐怕會讓百姓們的日子更加艱難啊。”皇帝聽後,有些不悅,但還是耐着性子聽張義繼續說下去。
張義接着引經據典道:“昔日,堯帝以儉樸治國,關心百姓疾苦,方能贏得民心,開創盛世。而如今,我們更應該以民爲本,謹慎行事。”他言辭懇切,條理清晰地分析了此舉的利弊。
皇帝陷入了沉思,張義又繼續說道:“陛下,我們當以長遠之計來考慮國家的發展,不能只顧眼前的享樂。臣這也是爲公爲義,希望陛下能明察。”
最終,皇帝被張義的真誠和智慧所打動,打消了大興土木的念頭。張義這種通過合適的方式、在合適的時機提出建議的做法,贏得了皇帝的信任和尊重。
此後,張義一如既往地關注着國家的各項事務,但凡他認爲有不妥之處,都會以公規密諫的方式向皇帝進言。他的智慧和忠誠使得國家避免了許多可能出現的問題,爲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張義的輔佐下,國家日益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而張義的美名也流傳開來,成爲了後世臣子們學習的榜樣。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公規密諫的深刻內涵,展現了一位忠臣良相的高尚品質和擔當精神。
張義的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問題和決策時,我們需要有智慧和勇氣,以恰當的方式提出合理的建議,爲集體的利益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也提醒領導者要善於傾聽他人的意見,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判斷力,如此才能推動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公規密諫-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