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是公非

成語拼音

gōng shì gōng fēi

公是公非成語解釋

公認的是非。

典故出處

唐·劉禹錫《天論上》人能勝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則是爲公是,非爲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賞,違之必罰。”

成語典故

公是公非訂弟兄,徐行疾行攜子侄。★清·趙翼《戲爲疊字體》

成語造句

在面對複雜的情況時,我們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去判斷,做到像分辨公是公非那樣明辨是非。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這個國家的朝堂之上,官員們分爲兩派。 其中一派以丞相李大人爲首,他們秉持着公正無私的原則,凡事只論是非對錯,不考慮個人私利和關係親疏。他們致力於爲國家和百姓謀福祉,積極推動各項改革和發展舉措。 而另一派則以將軍王大人爲首,他們常常將個人利益置於國家和民衆之上,在處理事務時總是有着自己的私心和盤算。 一次,國家面臨一項重大決策,關於如何分配資源來應對天災。李大人一派主張按照受災的嚴重程度和百姓的實際需求來進行公平分配,確保資源能夠真正到達最需要的人手中。而王大人一派卻試圖利用這個機會爲自己的親信和勢力謀取更多的好處。 在激烈的爭論中,李大人毫不退縮,他引經據典,以歷史上那些公正廉明的官員爲榜樣,堅決捍衛公平分配的原則。他說:“古往今來,那些能讓國家長治久安的,無不是以公是公非爲準則。我們不能因爲一時的私利而損害了百姓的信任和國家的根本。” 然而,王大人一派卻不斷地施加壓力,試圖讓自己的方案通過。關鍵時刻,李大人站出來,以確鑿的證據和嚴密的邏輯,指出了王大人一派方案中的弊端和不公平之處。 最終,國王在權衡利弊後,採納了李大人一派的建議,資源得到了合理的分配,百姓們也對朝廷的決策拍手稱讚。 經過這次事件,李大人一派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繼續在朝堂上堅守公是公非的原則。而王大人一派的勢力也逐漸被削弱,他們的私心和不公行爲受到了更多人的批判和抵制。 這個國家在李大人一派的努力下,變得更加繁榮富強,社會風氣也日益良好。公是公非的理念深入人心,成爲了這個國家官員們行事的準則和道德底線。 多年後,當人們回憶起這段歷史,無不感慨李大人一派的堅持和勇氣,他們的事蹟也成爲了後人傳頌的佳話。而“公是公非”這個成語,也一直流傳下來,提醒着人們在面對是非曲直時,要堅守公正,摒棄私利,以公平和正義爲準則,共同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公是公非-成語圖片

公是公非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