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過箴闕

成語拼音

gōng guò zhēn què

攻過箴闕成語解釋

指責過錯,鍼砭缺失。

典故出處

晉·葛洪《抱朴子·漢過》進則切辭正論,攻過箴闕;退則端誠杜私,知無不爲者。”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團隊合作中,我們應當坦誠相待,像古人那般敢於攻過箴闕,才能不斷進步。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這樣一位臣子,他以非凡的勇氣和智慧,演繹了一段關於“攻過箴闕”的精彩故事。 在一個動盪的朝代,有一位忠誠的大臣名叫李義。當時的朝堂之上,君主漸漸沉迷於享樂,疏於朝政,導致國家治理出現諸多問題。李義看在眼裏,急在心中。 一天,朝堂之上正在商議一件關乎國家命運的大事。一些大臣爲了迎合君主,盡說些阿諛奉承之言,對其中的弊端視而不見。而李義卻挺身而出,他當着君主和衆臣的面,毫不留情地指出了當前政策的不足之處,以及君主在治理上的失誤。他言辭懇切地說道:“陛下,如今國家面臨諸多困境,若不及時改正,恐將陷入危難之中。臣今日冒死進諫,望陛下能幡然醒悟。” 君主聽後,十分不悅,臉色陰沉地說道:“大膽李義,竟敢當衆數落朕的不是!”然而,李義並沒有被君主的威嚴所嚇倒,他跪地叩頭道:“陛下,臣並非有意冒犯,而是一心爲了國家。臣此舉正是攻過箴闕,希望陛下能察納雅言,以保國家長治久安。” 君主雖然心中不快,但也深知李義的一片忠心。在冷靜思考之後,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逐漸認識到了自己的過錯。最終,君主採納了李義的建議,對朝政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整頓,國家也逐漸走上了正軌。 李義的行爲受到了百姓的稱讚和敬仰,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攻過箴闕”的真正含義。在歷史的記載中,像李義這樣敢於直言進諫、指出君主過錯的臣子並不多見。他們以自己的忠誠和勇敢,爲國家的繁榮和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攻過箴闕”不僅僅是一個成語,更是一種精神的體現。它提醒着我們,無論是在國家治理還是日常生活中,都應該勇於面對錯誤,敢於指出他人的不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進步,不斷完善自己。正如古人云:“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我們應當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傳承和發揚這種“攻過箴闕”的精神,爲實現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發展而努力奮鬥。

攻過箴闕-成語圖片

攻過箴闕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