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成語拼音

gōng qí yī diǎn,bù jí qí yú

攻其一點,不及其餘成語解釋

對於人或事不從全面看,只是抓住一點就攻擊。多指有偏見的批評。

典故出處

《新華半月刊》1959年第2期那些還不覺悟的人就冷眼旁觀,吹毛求疵,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我們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像有些人那樣攻其一點,不及其餘,而應該全面、客觀地看待。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有一次,秦國和趙國之間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戰爭。趙國派出了一位名叫李牧的將軍率領軍隊迎敵。 李牧是一位非常有智謀和軍事才能的將領,他仔細分析了秦軍的情況,發現秦軍雖然整體強大,但在後勤補給方面存在一些弱點。於是,李牧決定採取一種特殊的戰略。 他集中兵力,專門針對秦軍的補給線進行攻擊。每次戰鬥,他都只專注於這一個點,全力攻打秦軍運輸糧草的隊伍,而對於秦軍的其他方面並不過多糾纏。 起初,秦軍並沒有意識到李牧的戰略意圖,他們只覺得趙國軍隊總是神出鬼沒地襲擊他們的補給線,讓他們的軍隊陷入了困境。由於糧草供應不及時,秦軍的士氣開始逐漸低落。 趙國的其他將領們有些不理解李牧的做法,他們認爲應該全面進攻秦軍,而不是隻盯着一點。但李牧堅持自己的策略,他深知“攻其一點,不及其餘”的道理。他向衆人解釋道:“秦軍整體強大,我們若全面與之對抗,勝算渺茫。但通過攻擊他們的補給線這一關鍵弱點,就能讓他們自亂陣腳。” 隨着時間的推移,秦軍因爲補給問題陷入了極大的困境,戰鬥力大幅下降。而趙國軍隊則在李牧的指揮下,一次次成功地襲擊了秦軍的補給線。 最終,這場戰爭以趙國的勝利而告終。李牧通過集中力量攻擊秦軍的一點弱點,成功地擊敗了強大的秦軍。 這個故事充分體現了“攻其一點,不及其餘”的智慧。在面對複雜的局勢和強大的對手時,有時候不必面面俱到,而是要精準地找到對方的關鍵弱點,集中力量進行突破。就如同李牧攻打秦軍的補給線一樣,通過專注於這一點,從而實現以弱勝強的奇蹟。在歷史上,許多成功的戰役和策略都運用了這一智慧,它提醒着我們,在處理問題和應對挑戰時,要善於分析和尋找關鍵所在,而不是盲目地全面出擊,這樣才能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和勝利。

攻其一點,不及其餘-成語圖片

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