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其不備

成語拼音

gōng qí bù bèi

攻其不備成語解釋

其代詞,指敵人。趁敵人還沒有防備時進攻。

典故出處

《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成語典故

素知此處庶民都是正人君子,所以不肯攻其不備,暗下毒手取魚。★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三回

成語造句

在戰場上,我方趁敵人放鬆警惕,攻其不備,取得了關鍵的勝利。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驚心動魄的戰爭故事,其中有一場戰役充分體現了“攻其不備”的策略。 在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秦國日益強大,對周邊國家虎視眈眈。趙國與秦國相鄰,兩國時常發生摩擦。 有一次,秦國大將白起率領大軍準備攻打趙國。白起是一位極具智謀和軍事才能的將領,他深知趙國軍隊的實力不容小覷。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白起決定採用一種出其不意的戰術。 他故意讓秦軍佯裝撤退,製造出一種秦軍怯戰的假象。趙國軍隊見秦軍撤退,以爲秦軍懼怕他們,逐漸放鬆了警惕。而白起卻在暗中觀察着趙國軍隊的一舉一動,等待着最佳的進攻時機。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白起帶領秦軍悄悄地迂迴到趙國軍隊的後方。此時的趙國軍隊還沉浸在秦軍撤退的喜悅中,完全沒有料到秦軍會突然殺回。白起抓住這個機會,下令秦軍全力進攻。 秦軍如猛虎下山一般衝向趙國軍隊,趙國軍隊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打得措手不及,陣腳大亂。他們根本來不及組織有效的抵抗,就被秦軍打得落花流水。 在這場戰役中,白起充分利用了“攻其不備”的策略,成功地擊敗了趙國軍隊。他通過巧妙的僞裝和隱忍,讓敵人放鬆了警惕,然後在敵人毫無防備的時候發起致命一擊。 這場戰役不僅讓白起聲名遠揚,也讓秦國在與趙國的爭鬥中佔據了上風。它也成爲了歷史上一個經典的案例,提醒着後人在戰爭和競爭中要善於觀察敵人的弱點,抓住時機,出其不意地給予敵人致命一擊,從而取得勝利。同時,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在面對複雜的情況時,不能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要保持警惕和冷靜,隨時做好應對突發情況的準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攻其不備-成語圖片

攻其不備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