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汗成雨
成語拼音
- huī hàn chéng yǔ
揮汗成雨成語解釋
- 揮:灑,潑。用手抹汗,汗灑下去就跟下雨一樣。形容人多。
典故出處
- 《戰國策·齊策一》:“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
成語典故
- 戰國時期,說客蘇秦到齊國遊說齊宣王聯合抗秦,他說道:“臨淄有7萬戶人家,每家可以出了3個男人當兵,地方很富足,街上人很多,衆人把衣袖舉起來像帳幕,每人揮一把汗,簡直像下雨一樣,有這樣的實力難道還要屈服於秦國?”。
成語造句
- 工地上的人們幹得熱火朝天,忙碌的身影讓這裏彷彿出現了揮汗成雨的景象。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齊國是一個強大而繁榮的諸侯國。當時,齊國有一位著名的大臣晏嬰,他以其聰明才智和卓越的外交能力而備受尊敬。
有一次,晏嬰奉命出使楚國。楚國國君聽聞晏嬰身材矮小,便想借此機會羞辱一下齊國。當晏嬰來到楚國宮殿時,楚國故意在大門旁邊開了一個小門,讓晏嬰從小門進入。晏嬰見狀,並沒有發怒,而是平靜地說:“出使到狗國的人才從狗洞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該從這個洞進去。”楚國的官員們無奈,只好讓晏嬰從大門進入。
楚王見到晏嬰後,便想再次刁難他。楚王問晏嬰:“齊國難道沒有人了嗎?怎麼派你這樣一個人來出使?”晏嬰回答道:“齊國的都城臨淄有上萬戶人家,人們張開袖子就可以遮天蔽日,揮灑汗水就如同下雨一般,人來人往,摩肩接踵,怎麼能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聽後,一時語塞。
接着,楚王又想出了一個計謀。他讓人綁着一個齊國的罪犯從大殿前經過,然後故意問晏嬰:“這個人是齊國人,他犯了什麼罪?”晏嬰不慌不忙地回答:“我聽說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了枳,只是葉子相似,果實的味道卻不同。這是因爲水土不同啊。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他喜歡偷東西嗎?”楚王聽後,羞愧難當,再也不敢輕易地羞辱晏嬰和齊國了。
晏嬰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成功地維護了齊國的尊嚴和聲譽。他的事蹟也被廣爲流傳,“揮汗成雨”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形容人非常多。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晏嬰的勇敢和機智,他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能夠沉着冷靜地應對,巧妙地化解危機。同時,也讓我們明白,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僅僅在於軍事和經濟實力,還在於其人民的智慧和勇氣。只有擁有了這些,才能在國際舞臺上立足,贏得尊重和信任。歷史上,像晏嬰這樣的人物還有很多,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和智慧爲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學習。
揮汗成雨-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