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施之謀
成語拼音
- huì shī zhī móu
惠施之謀成語解釋
- 比喻兼聽則聰,善於聽取不同的意見才能明察善斷
典故出處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內儲說上》:“張儀欲以秦、韓與魏之勢伐齊、荊,而惠施欲以齊、荊偃兵,二人爭之。”
成語典故
- 戰國時期,張儀向魏王建議聯合秦、韓兩國去進攻齊、楚兩國,而惠施則主張與齊、楚聯合通好。二人各執己見,爭執不下。魏王聽羣臣意見,羣臣附和張儀。魏王不採納惠施之謀而採用張儀的主張,結果招致失敗。
成語造句
- 他精心設計的方案展現出瞭如同惠施之謀般的巧妙與智慧,令人讚歎不已。
成語故事
- 在很久以前的戰國時期,有一位名叫惠施的學者。
惠施學識淵博,善於思考和辯論。當時,魏國面臨着諸多複雜的局勢和挑戰。有一次,魏國與鄰國產生了一些領土爭端,雙方僵持不下,局勢十分緊張。
惠施仔細分析了當前的形勢,他認爲一味地用武力去解決問題並非上策。於是,他向魏王進言,提出了自己的謀劃。他主張通過外交手段和巧妙的策略來化解這場危機,而不是輕易地發動戰爭。
魏王聽了惠施的建議後,猶豫不決。有些大臣則極力反對惠施的想法,他們認爲只有強硬的武力才能維護國家的尊嚴和利益。但惠施並沒有被這些反對聲所動搖,他引經據典,以歷史上那些通過智慧和謀略成功解決爭端的事例來說服魏王。
他對魏王說:“大王,從前也有許多國家面臨類似的情況,那些一味使用武力的最終往往陷入困境,而那些懂得運用謀略和外交的則能夠化險爲夷。我們爲何不嘗試一下這種方式呢?”
經過惠施的耐心勸說,魏王最終決定採納他的謀劃。惠施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口才,積極與鄰國展開外交談判。他在談判中巧妙地運用各種策略,既堅定地維護了魏國的利益,又給了對方一定的臺階下。
最終,這場領土爭端在惠施的努力下,通過和平的方式得到了妥善解決。魏國避免了一場可能帶來巨大損失的戰爭,國家的穩定和發展也得到了保障。
惠施的這次謀劃充分展現了他的卓越才能和智慧,他的謀略被人們讚譽爲“惠施之謀”。這個故事也讓人們明白,在面對複雜的問題和挑戰時,不能僅僅依靠武力,而要善於運用智慧和謀略,通過巧妙的方式去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就如同惠施一樣,以其獨特的思維和策略,爲國家和人民謀取了最大的利益。惠施之謀也成爲了後世人們在處理事務時所借鑑的典範,提醒着人們在困境中要保持冷靜和睿智,用智慧去化解難題,而不是盲目地採取行動。
惠施之謀-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