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恩負義
成語拼音
- gū ēn fù yì
辜恩負義成語解釋
- 忘恩負義。
典故出處
- 元·柯丹邱《荊釵記·覓真》畜生反面目,太心毒;辜恩負義難容恕,真堪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曾經信誓旦旦地說會永遠支持我,沒想到最後卻做出那樣的事,簡直是辜恩負義。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張華的人。他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但憑藉着自己的聰慧和努力,逐漸在仕途上嶄露頭角。
張華爲人正直,工作兢兢業業,深受上司和同僚的賞識。一次,他所在的地區遭受了嚴重的旱災,百姓們生活苦不堪言。張華心急如焚,四處奔波,積極組織救災工作,幫助百姓們度過了難關。百姓們對他感恩戴德,將他視爲救命恩人。
然而,隨着張華的職位不斷提升,他漸漸迷失了自我。權力和財富讓他開始變得貪婪和自私。他忘記了曾經的初心和百姓們對他的恩情。
有一個名叫李明的官員,曾經與張華一同在基層工作,兩人關係甚好。李明爲人善良,一直秉持着公正廉潔的原則。當他看到張華的變化後,多次好心提醒他,希望他能迴歸正道。可是張華卻不以爲然,甚至覺得李明是在嫉妒他的成就。
後來,張華爲了謀取更大的利益,竟然與一些不法之徒勾結,做出了許多違法亂紀的事情。這些事情最終被揭露出來,朝廷決定對他進行嚴查。
在這個關鍵時刻,李明本可以選擇沉默,但是他出於對國家和百姓的責任感,毅然站出來,向朝廷如實稟報了張華的所作所爲。張華得知後,對李明恨之入骨,大罵他忘恩負義。
但事實上,真正辜恩負義的人是張華自己。他忘記了百姓們曾經對他的愛戴和支持,也忘記了曾經與李明的情誼。他的行爲最終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被革職查辦,淪爲了階下囚。
歷史上,像張華這樣辜恩負義的人並不少見。他們在面對誘惑時,忘記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拋棄了曾經對他們有恩的人,最終也會被人們所唾棄。而那些堅守正道、心懷感恩的人,往往能夠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我們應當以史爲鑑,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一顆感恩的心,不要做出辜恩負義的事情,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和長遠。
辜恩負義-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