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戰而慄
成語拼音
- gǔ zhàn ér lì
股戰而慄成語解釋
- 戰怕;慄發抖。兩腿發抖,不停地哆嗦。形容恐懼異常。
典故出處
- 《史記·齊悼惠王世家》(魏勃)因退立,股戰而慄,恐不能言者,終無它語。”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這漆黑幽深的山洞中,突然傳來一陣奇怪的聲響,讓人股戰而慄。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小諸侯國名叫邾國。邾國的國君雖然統治着一方土地,但他生性懦弱,常常在面對強大勢力時表現得膽小如鼠。
有一年,邾國與鄰國發生了一些摩擦,鄰國氣勢洶洶地準備興兵攻打邾國。消息傳到邾國國君耳中,他頓時嚇得面如土色,不知所措。他緊急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但在商議過程中,他自己卻六神無主,完全拿不定主意。
大臣們有的主張求和,有的主張備戰,爭論不休。而邾國國君聽着大臣們的爭論,心中越發恐慌,他彷彿已經看到了邾國被攻破,自己淪爲階下囚的慘狀。每當想到這裏,他就忍不住渾身顫抖,股戰而慄。
在這危急關頭,一位智慧的老臣站了出來。他冷靜地分析了當前的局勢,認爲求和雖然可能暫時避免戰爭,但會讓邾國失去尊嚴,日後也會不斷受到鄰國的欺壓;而備戰雖然困難重重,但只要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邾國國君在老臣的勸說下,終於漸漸鎮定下來。他決定採納老臣的建議,積極備戰。邾國的百姓們得知國君的決心後,也紛紛響應,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整個國家迅速進入了緊張的備戰狀態。
當鄰國的軍隊兵臨城下時,邾國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邾國國君親自登上城樓,鼓舞士氣。士兵們看到國君如此堅定,也都士氣高昂,奮勇殺敵。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邾國竟然奇蹟般地擊退了鄰國的進攻,成功保衛了自己的國家。
經此一戰,邾國國君明白了一個道理: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不能一味地恐懼和退縮,只有勇敢地面對,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此,他努力克服自己膽小懦弱的性格,逐漸成長爲一個有擔當的國君。而“股戰而慄”這個成語,也流傳了下來,用來形容人極度害怕時身體不由自主顫抖的樣子。它時刻提醒着人們,在面對困難和危險時,要保持冷靜和勇敢,不能被恐懼所左右。
股戰而慄-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