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脣弄舌

成語拼音

gǔ chún nòng shé

鼓脣弄舌成語解釋

鼓撥動,振動。振動嘴脣,撥弄舌頭。形容憑口舌挑撥、煽動或進行遊說。

典故出處

清·錢泳《履園叢話·舊聞·席氏多賢》……,而胥吏衙役輩鼓脣咋舌欲以罔利,且言賊非真,器械自所制也。”

成語典故

今已陷之於喪亡,尚不自恥,猶敢鼓脣弄舌於衆諸侯之前耶?★《封神演義》第九四回

成語造句

在那場激烈的爭論中,他一味地鼓脣弄舌,試圖擾亂大家的思路。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繁華城鎮裏,有一個名叫張三的人。他沒有什麼真才實學,卻整天靠着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在鎮上混日子。 張三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集市上閒逛,看到有人在爭論或者討論事情,他就會立刻湊過去,憑藉着他那三寸不爛之舌,添油加醋地發表自己的觀點。他經常歪曲事實,只爲了讓自己顯得更加突出和引人注目。 有一次,鎮上的兩位商人因爲一筆生意起了糾紛。本來事情並不複雜,只要雙方冷靜地協商就能解決。然而,張三看到這個場景後,立刻跑過去鼓脣弄舌。他在其中一位商人面前說另一位商人的壞話,誇大其詞地描述對方的不是;然後又跑到另一位商人那裏,用同樣的方式挑撥離間。 由於張三的不斷攪和,原本簡單的糾紛變得越來越複雜,兩位商人的矛盾也越發激化。他們甚至差點大打出手,幸虧有其他理智的人及時勸阻,才避免了一場鬧劇。 不僅如此,張三還經常在鄰里之間搬弄是非。他會在這家說那家的壞話,又在那家說這家的不是,搞得鄰里關係緊張兮兮。大家都對他這種鼓脣弄舌的行爲感到十分厭惡,但又拿他沒辦法。 在歷史上,也有不少像張三這樣的人。例如在某些朝代的宮廷中,就有一些奸臣善於鼓脣弄舌,他們憑藉着巧言令色迷惑君主,從而爲自己謀取私利,卻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 然而,真正有智慧和見識的人是不會被這種鼓脣弄舌的人所迷惑的。他們能夠透過表象看到本質,不會輕易被虛假的言語所左右。就如同古代的賢君明臣,他們能夠分辨忠奸,不被奸臣的花言巧語所矇蔽,從而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推動國家的發展和進步。 而張三這樣的人,最終也會自食其果。隨着時間的推移,大家都認清了他的真面目,不再願意搭理他。他在鎮上變得孤立無援,再也無法憑藉他那鼓脣弄舌的本事興風作浪了。他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爲時已晚。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應該秉持真誠和正直的態度,用事實和理性說話,而不是像張三那樣鼓脣弄舌,搬弄是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環境。

鼓脣弄舌-成語圖片

鼓脣弄舌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