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之嫌

成語拼音

guā tián zhī xián

瓜田之嫌成語解釋

猶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

典故出處

明·李贄《與耿克唸書》我欲來已決,然反而思之,未免有瓜田之嫌。”參見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刻意避開那片瓜地,就怕引起瓜田之嫌。

成語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李三的年輕人。他勤勞善良,家中有一片瓜田,種出的瓜香甜可口。 一年夏天,瓜田的收成特別好,李三每天都在瓜田裏辛勤勞作。有一天,烈日炎炎,李三正彎着腰在瓜田裏忙碌着。這時,同村的一個叫王五的人路過瓜田。王五平時名聲不太好,有些小偷小摸的行爲。 王五看到李三在瓜田裏,便停下來和他閒聊了幾句。李三熱情地迴應着,但心裏還是惦記着瓜田裏的活計。王五在瓜田邊站了一會兒,就離開了。 然而,過了幾天,村裏突然傳出謠言,說李三的瓜被人偷了很多。一些人開始懷疑是王五乾的,畢竟他有那樣的前科。但也有人覺得只是因爲王五路過瓜田,就懷疑他,有些不太公平,這可能只是瓜田之嫌。 李三聽到這些傳言後,心裏很不是滋味。他知道自己的瓜並沒有被偷,只是不知道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謠言傳出。他開始思考,是不是因爲王五那天在瓜田邊停留,才引起了大家的誤會。 爲了澄清事實,李三決定去找王五談談。他找到王五,王五一臉無辜地表示自己絕對沒有偷瓜。李三相信了他,並決定和他一起找出造謠的人。 經過一番調查,他們發現原來是村裏的一個嫉妒李三瓜田收成好的人故意散播的謠言,就是爲了抹黑李三。真相大白後,村裏的人們都意識到不能僅憑一點蛛絲馬跡就輕易懷疑別人,否則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 就如同歷史上的“曾參殺人”的故事。曾參是孔子的弟子,以品德高尚著稱。有一次,一個與曾參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就跑去告訴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人了”,曾母一開始並不相信,依舊安然地織布。但當第三個、第四個人都跑來告訴她同樣的話時,曾母也開始動搖了,嚇得扔下手中的梭子,翻牆逃走了。這說明哪怕是品德高尚之人,也可能會因爲無端的傳言而被懷疑。 李三的這次經歷也讓他明白了瓜田之嫌的道理,在以後的生活中,他更加註重與人交往的分寸和言行舉止,避免給人留下誤會的機會。而村裏的人們也從此事中吸取了教訓,不再輕易相信沒有根據的傳言,學會了更加理性地看待事情和判斷他人。瓜田邊的這次小小風波,就這樣成爲了大家成長和反思的一個契機。

瓜田之嫌-成語圖片

瓜田之嫌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