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機而作
成語拼音
- guān jī ér zuò
觀機而作成語解釋
- 等待時機然後行動。同觀機而動”。
典故出處
- 《隋書·賀婁子幹傳》今臣在此,觀機而作,不得準詔行事。”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當面對複雜多變的局勢時,我們應冷靜分析,做到觀機而作,才能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取得成功。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名爲子產的人。子產是鄭國的一位傑出政治家,他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斷的決策而聞名。
當時,鄭國面臨着複雜多變的局勢。周邊各國勢力此消彼長,國際關係錯綜複雜。子產常常需要在各種微妙的情況中做出恰當的判斷和行動。
有一次,鄭國與鄰國發生了一些領土爭端。雙方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子產並沒有盲目地採取行動,而是冷靜地觀察局勢,分析雙方的實力對比以及可能產生的後果。他深知此時如果貿然發動戰爭,可能會給鄭國帶來巨大的損失。
在仔細觀察和思考後,子產發現了對方的一些弱點和內部矛盾。他決定等待時機,利用這些因素來解決爭端。果然,不久之後,對方國內出現了一些動盪,其精力被分散。子產抓住這個機會,通過巧妙的外交手段和談判,成功地解決了領土問題,避免了一場不必要的戰爭。
子產的這種行事風格,正是“觀機而作”的體現。他不急於行動,而是善於觀察時機,等待最合適的時刻才採取行動。就如同《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所說:“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爲天下綱紀,故曰‘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子產懂得順應時勢,把握時機。
子產的智慧和才能使得鄭國在他的治理下保持了相對的穩定和繁榮。他的“觀機而作”的理念也爲後世的政治家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鑑。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成功的人物都懂得在關鍵時刻觀察局勢,等待時機,然後果斷地採取行動,從而成就了一番偉大的事業。
而那些不懂得“觀機而作”的人,往往會因爲盲目行動而遭遇失敗。他們可能會在時機不成熟時就急於求成,或者錯過最佳時機而追悔莫及。所以,“觀機而作”不僅僅是一種策略,更是一種智慧和境界。
在當今社會,無論是個人的發展還是國家的治理,都需要我們具備“觀機而作”的能力。我們要學會觀察周圍的環境和形勢,分析各種因素的影響,然後在恰當的時候做出正確的決策和行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時代中立於不敗之地,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價值。
觀機而作-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