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中取栗

成語拼音

huǒ zhōng qǔ lì

火中取栗成語解釋

偷取爐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險出力卻一無所得。

典故出處

十七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與貓》載:猴子騙貓取火中栗子,栗子讓猴子吃了,貓卻把腳上的毛燒掉了。

成語典故

從前有一隻猴子和一隻貓看到農家院中正在炒栗子,猴子饞得口水直流,就問貓喜不喜歡喫栗子。貓表示想喫,猴子叫貓趁主人不在場時去燒着火的鍋裏拿栗子,貓忍着燙把栗子一個一個拿出來,猴子則在一旁樂呵呵地一個個喫栗子。

成語造句

他爲了那一點利益去幫別人冒險做事,結果只是火中取栗,自己什麼都沒得到。

成語故事

從前,在一個小鎮上,有一個聰明而勇敢的年輕人叫李明。 有一天,鎮上來了一個狡猾的商人,他帶來了一批珍貴的貨物,聲稱只要有人能幫他完成一項危險的任務,就可以得到豐厚的報酬。李明聽聞後,決定去試一試。 商人告訴李明,在遠方的一座山上,有一個神祕的洞穴,洞穴裏藏着一箱價值連城的珠寶,但洞穴周圍有熊熊烈火環繞,非常危險。李明思考片刻後,毅然決定前往。 他歷經艱難險阻,終於來到了那座山。看着眼前燃燒的大火,他沒有退縮,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找到了一些可以抵禦火焰的材料,製作了簡易的防護裝備,然後小心翼翼地走進了火中。 在洞穴裏,他果然找到了那箱珠寶。然而,當他滿心歡喜地帶着珠寶出來時,卻發現那個商人早已不見了蹤影。原來,商人只是利用他去冒險,根本就沒想過要給他報酬。 李明這才意識到自己被商人騙了,他辛辛苦苦地冒險,卻只是爲他人做了嫁衣,自己就像那隻被人利用去火中取栗的猴子。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拿着珠寶回到了小鎮,將這件事情告訴了大家。大家都對商人的行爲感到憤怒,同時也對李明的勇敢和智慧表示敬佩。 李明通過這件事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能輕易被他人的利益所誘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判斷力,否則就可能會成爲別人利用的工具。而“火中取栗”這個成語,也由此流傳開來,用來形容那些被人利用去冒險,卻得不到好處的人。在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也並不少見。比如在一些戰爭中,有些弱小的國家可能會被強國利用,去參與一些危險的戰鬥,最終自己遭受巨大的損失,而強國卻坐享其成。我們應該從這些故事中吸取教訓,在面對各種情況時,要謹慎思考,避免成爲別人火中取栗的對象。同時,我們也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不做違背良心和道德的事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複雜的社會中立足,保護好自己的利益和尊嚴。

火中取栗-成語圖片

火中取栗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