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堂大笑
成語拼音
- hōng táng dà xiào
烘堂大笑成語解釋
- 形容滿屋的人同時大笑。
典故出處
- 唐代御史有臺院、殿院、察院之分,由臺院一名年資最高者主雜事,謂之“雜端”;凡公堂會食,都不談笑,如雜端先笑,則三院之人隨之大笑,謂之“烘堂”。見唐趙璘《因話錄·徵》。
成語典故
- 五代時期,馮道與和凝同在中書辦理事物。和凝見馮道穿新衣與新鞋,就問馮道的新鞋多少錢,馮道舉左腳說才900文。和凝馬上就訓斥下人,說他買鞋貪污他900文,馮道馬上舉右腳說這也是900文,於是大家鬨堂大笑起來。
成語造句
- 在那部喜劇電影的放映現場,觀衆們被其中的搞笑情節逗得鬨堂大笑。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個名叫李四的年輕人。李四家境普通,但他生性樂觀,整天嘻嘻哈哈,給周圍的人帶來不少歡樂。
有一天,鎮上來了一個戲班子。李四對看戲十分感興趣,於是早早地就來到了戲園子。戲班子表演了一場精彩的喜劇,引得觀衆們陣陣鬨笑,而李四更是笑得前仰後合,聲音格外響亮。
表演結束後,李四意猶未盡地在戲園子外和朋友們分享着剛纔的歡樂。他手舞足蹈地描述着戲中的情節,還時不時地模仿着演員的動作和表情,引得朋友們也跟着哈哈大笑起來。
然而,李四的行爲卻引起了旁邊一位老先生的不滿。老先生皺着眉頭,走過來對李四說:“年輕人,你這樣大聲喧譁,成何體統?公共場合應該保持安靜和禮貌。”李四聽了,先是一愣,隨後又露出那副嘻嘻哈哈的模樣,說道:“哎呀,老先生,大家不就是圖個樂嘛,何必這麼嚴肅呢?”說完,他又繼續和朋友們說笑起來。
老先生見李四不聽勸告,無奈地搖了搖頭,轉身離開了。而李四和朋友們依然沉浸在歡樂之中,他們的笑聲在小鎮的街道上回蕩着。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四的這種行爲越來越頻繁。無論在什麼場合,只要他覺得有趣,就會毫無顧忌地大笑起來,常常引得周圍的人也跟着鬨堂大笑。雖然有些人覺得李四的行爲有些過分,但也有很多人喜歡他的樂觀和幽默。
有一次,小鎮上發生了一件緊急的事情。一處房屋突然着火,火勢兇猛,人們紛紛趕來幫忙滅火。李四也在人羣中,當他看到火勢如此之大時,竟然忍不住大笑起來,邊笑邊說:“哎呀呀,這火可真夠大的呀!”周圍的人都驚呆了,他們不明白李四爲什麼在這種時候還能笑得出來。
有人責備李四:“你怎麼能在這種時候還笑呢?這可是關乎大家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啊!”李四卻不以爲然地說:“哎呀,我就是覺得這場景有點滑稽嘛,忍不住就笑了。”
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火被撲滅了,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但是李四的行爲卻讓人們對他有了新的看法。有些人開始覺得他的樂觀過了頭,變得不分場合,不懂輕重了。
從那以後,李四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決定以後要更加註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能再因爲自己的一時歡樂而給別人帶來困擾。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樂觀和幽默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場合和分寸。我們不能像李四那樣不分青紅皁白地烘堂大笑,而應該在合適的時機展現自己的樂觀和幽默,這樣才能真正給身邊的人帶來快樂和溫暖。
烘堂大笑-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