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虎不成
成語拼音
- huà hǔ bù chéng
畫虎不成成語解釋
- 比喻好高騖遠,一無所成,反貽笑柄。
典故出處
- 東漢·班固《東觀漢記》:“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爲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成語典故
- 東漢初年伏波將軍馬援對子侄後輩教育十分嚴格,希望他們成爲有用的人才。他不喜歡侄子馬嚴和馬敦在別人後面說長道短,他寫信《誡兄子嚴敦書》告誡他們,讓他們學杜季良、龍伯高。如果學不成就像畫不成老虎反而畫得像一頭狗一樣。
成語造句
- 他本想臨摹那幅名畫,結果卻畫虎不成,完全失去了原作的神韻。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年輕人名叫張生,他對繪畫有着極高的熱情和天賦。張生尤其喜歡畫老虎,他渴望自己能夠畫出栩栩如生、威震山林的老虎畫作。
張生每日刻苦練習,研究老虎的形態、動作和神情。他經常去山林中觀察老虎的生活習性,試圖將這些細節融入到自己的畫作中。然而,儘管他非常努力,但他總是覺得自己的畫作缺少一些神韻。
有一次,張生聽說在遠方的一座山上有一隻極其威猛的老虎,他決定親自前往那裏去觀察這隻老虎,以求能讓自己的繪畫技藝更上一層樓。經過長途跋涉,張生終於來到了那座山。他在山上苦苦尋覓了數日,終於發現了那隻傳說中的老虎。
張生興奮不已,躲在遠處仔細地觀察着老虎的一舉一動。他看到老虎在山林中漫步、咆哮、捕食,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力量和威嚴。張生將這些都牢記在心中,然後迫不及待地回到家中開始創作。
他滿懷信心地拿起畫筆,想要畫出那隻老虎的威風。可是,當畫作完成時,他卻發現自己畫出來的老虎雖然有了一些老虎的模樣,但遠遠沒有達到他心中所期望的那種效果。畫作中的老虎顯得有些呆板,缺少了真正老虎的那種霸氣和靈動。
張生非常沮喪,他不明白自己明明已經很努力地去觀察和描繪了,爲什麼還是畫不出理想中的老虎。他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否定之中。
此時,一位經驗豐富的老畫家路過張生的家,看到了他畫的老虎。老畫家笑着對張生說:“年輕人,畫虎不成反類犬,你不要急於求成。繪畫是一門需要長期積累和沉澱的藝術,你雖然觀察到了老虎的外在形態,但你還沒有真正理解老虎的內在神韻。你需要更加用心地去體會,去感悟,而不是僅僅依靠表面的觀察。”
張生聽了老畫家的話,恍然大悟。他明白了自己的問題所在,於是他重新振作起來,繼續投入到畫虎的學習和實踐中。他不再僅僅追求外在的形似,而是更加註重內在的神韻。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和磨練,張生終於畫出了令人驚歎的老虎畫作,他的畫作中老虎栩栩如生,彷彿要從畫中躍出一般。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於求成,尤其是對於那些需要高超技藝和深刻理解的事情。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表面的模仿,而要深入地去探究事物的本質和內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取得成功,而不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正如古人所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有通過不斷的積累和努力,我們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畫虎不成-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