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二致
成語拼音
- háo wú èr zhì
毫無二致成語解釋
- 二致兩樣。絲毫沒有什麼兩樣。指完全一樣。
典故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九回佘道臺見了這副神氣,更覺得同花小紅一式一樣,毫無二致。”
成語典故
- 那時候的文體的變革和近代的文學革命,由文言文改爲白話文的,實在是毫無二致。★郭沫若《屈原研究》
成語造句
- 這兩件衣服的款式和顏色看起來十分相似,若仔細對比,竟毫無二致。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兩個國家,分別是陳國和衛國。陳國的國君陳王是一個頗具智慧和謀略的人,而衛國的衛王則性格豪爽但有時過於衝動。
有一年,兩國的邊境地區發生了一些摩擦和糾紛。陳王爲了維護國家的和平與穩定,決定派遣一位能言善辯的使者前往衛國進行協商。使者來到衛國後,與衛王進行了多次會面和交談。
在交談過程中,使者發現衛王對於解決邊境問題的態度和想法與陳王幾乎毫無二致。他們都希望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避免戰爭的爆發,因爲他們都深知戰爭會給兩國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和災難。
於是,在使者的積極斡旋下,陳國和衛國的大臣們也紛紛展開了深入的討論和協商。他們仔細研究了邊境地區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最終,兩國順利地解決了邊境問題,簽訂了和平協議。
從此,陳國和衛國保持了長期的和平與友好關係。兩國人民得以安居樂業,經濟和文化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這個故事充分展現了在面對共同問題時,即使是不同國家的領導者,只要有着相同的目標和理念,就能夠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實現和平與發展。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許多國家和民族在追求和平、繁榮和進步的道路上,都能夠摒棄分歧,尋求共同的利益和目標。正如陳國和衛國一樣,當雙方的想法和追求毫無二致時,合作與共贏就成爲了可能,從而爲人民帶來福祉,爲社會創造價值。
我們也應該從這個故事中汲取教訓,在生活和工作中,當我們與他人產生分歧或矛盾時,不要急於爭吵和對抗,而是應該努力去理解對方的立場和想法,尋找彼此的共同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共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毫無二致-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