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學步

成語拼音

hán dān xué bù

邯鄲學步成語解釋

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學步:學習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

典故出處

《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成語典故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喫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裏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爲是家裏人管得太多。 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醜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着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成語造句

他總是盲目地模仿別人,結果到最後弄得自己像邯鄲學步一樣,連原本的風格都丟失了。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燕國的年輕人。他一直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有些不滿,總覺得自己缺少些什麼。 有一天,他聽到人們談論起趙國的邯鄲,說那裏是一個繁華熱鬧且充滿魅力的地方,人們的舉止和步態都非常優雅。這個年輕人心中便涌起了強烈的嚮往,他決定前往邯鄲,去學習那裏人們的舉止,讓自己也變得與衆不同。 當他來到邯鄲後,立刻被這裏的一切所吸引。大街上人們來來往往,他們的步伐輕盈而自信,舉手投足之間都散發着一種獨特的氣質。年輕人開始仔細地觀察着每一個人,模仿他們的走路姿勢。 一開始,他覺得非常新鮮有趣,努力地調整着自己的步伐和姿態。可是,他漸漸發現,要真正掌握這些優雅的步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一會兒模仿這個人的步伐,一會兒又覺得那個人的姿勢更好,結果弄得自己暈頭轉向,連原本自己正常的走路方式都忘記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年輕人不僅沒有學會邯鄲人的優雅步態,反而連自己怎麼走路都不會了。他只能狼狽地爬着回到燕國。 回到家鄉後,人們看到他這副模樣都忍不住笑了起來。這個年輕人原本是想通過學習他人來提升自己,卻因爲盲目地模仿而失去了自我。 正如《漢書·敘傳上》中所說:“昔有學步於邯鄲者,曾未得其彷彿,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追求進步和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能盲目地模仿他人,而應該保持自己的獨特性和優勢,在借鑑的基礎上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否則,就如同這個燕國的年輕人一樣,最終落得個可笑又可悲的下場。我們要學會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但同時也要堅守自己的本質和特色,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自我提升和發展。

邯鄲學步-成語圖片

邯鄲學步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