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步

成语拼音

hán dān xué bù

邯郸学步成语解释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典故出处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成语典故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成语造句

他总是盲目地模仿别人,结果到最后弄得自己像邯郸学步一样,连原本的风格都丢失了。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燕国的年轻人。他一直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有些不满,总觉得自己缺少些什么。 有一天,他听到人们谈论起赵国的邯郸,说那里是一个繁华热闹且充满魅力的地方,人们的举止和步态都非常优雅。这个年轻人心中便涌起了强烈的向往,他决定前往邯郸,去学习那里人们的举止,让自己也变得与众不同。 当他来到邯郸后,立刻被这里的一切所吸引。大街上人们来来往往,他们的步伐轻盈而自信,举手投足之间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质。年轻人开始仔细地观察着每一个人,模仿他们的走路姿势。 一开始,他觉得非常新鲜有趣,努力地调整着自己的步伐和姿态。可是,他渐渐发现,要真正掌握这些优雅的步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一会儿模仿这个人的步伐,一会儿又觉得那个人的姿势更好,结果弄得自己晕头转向,连原本自己正常的走路方式都忘记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年轻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的优雅步态,反而连自己怎么走路都不会了。他只能狼狈地爬着回到燕国。 回到家乡后,人们看到他这副模样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个年轻人原本是想通过学习他人来提升自己,却因为盲目地模仿而失去了自我。 正如《汉书·叙传上》中所说:“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追求进步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盲目地模仿他人,而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优势,在借鉴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否则,就如同这个燕国的年轻人一样,最终落得个可笑又可悲的下场。我们要学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但同时也要坚守自己的本质和特色,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

邯郸学步-成语图片

邯郸学步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