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之欲出

成語拼音

hū zhī yù chū

呼之欲出成語解釋

呼叫,喊。形容人像畫得逼真,似乎叫一聲就會從畫中走出來。泛指文學作品中人物的描寫十分生動。

典故出處

宋·蘇軾《郭忠恕畫贊序》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成語典故

海立山奔,煙雲滅沒,謂有龍焉,呼之欲出。★明·張岱《木猶龍銘》

成語造句

這幅畫作中的人物形象十分生動,彷彿只要再添幾筆,便能從畫面中走出來,那種呼之欲出的逼真感令人驚歎。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段故事。 北宋時期,有一位畫家名叫郭忠恕。他才華橫溢,尤其擅長人物畫。有一次,郭忠恕應一位富商之邀,爲其繪製一幅人物羣像圖。 郭忠恕來到富商家中,仔細觀察每一個人的神態和姿態。他用細膩的筆觸,一筆一劃地勾勒出每個人的輪廓。經過數日的精心繪製,畫作終於接近完成。 當富商前來觀看時,他驚訝地發現,畫中的人物彷彿活靈活現地站在面前。每個人的表情生動傳神,姿態各異,就好像隨時要從畫中走出來一般。富商對這幅畫讚不絕口,直呼其神乎其技。 郭忠恕的這幅畫之所以能達到如此境界,不僅是因爲他高超的繪畫技巧,更是因爲他對人物的深入理解和細膩刻畫。他能夠捕捉到人物最細微的神情和動作,將其完美地呈現在畫布上。 後來,人們便用“呼之欲出”這個成語來形容文學或藝術作品中人物形象十分生動逼真,好像要從畫面或文字中走出來一樣。就如同郭忠恕的那幅人物羣像圖,給人一種強烈的真實感和立體感。 在歷史的記載中,還有許多類似的例子。比如著名的《洛神賦圖》,畫家顧愷之通過其精湛的技藝,將洛神的美麗和神韻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彷彿能感受到洛神在畫中翩翩起舞。這些傑出的作品都以其呼之欲出的藝術魅力,流傳千古,成爲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而“呼之欲出”這個成語,也一直被用來讚美那些具有高度藝術價值、能夠生動展現事物的作品。

呼之欲出-成語圖片

呼之欲出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