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剝痛瘡
成語拼音
- hù bō tòng chuāng
互剝痛瘡成語解釋
- 比喻互揭陰私。
典故出處
- 《醒世緣彈詞》第十回潘大娘說林老太婆的媳婦結識戲子,林老太婆說潘大娘偷和尚,彼此互剝痛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那場激烈的辯論中,雙方情緒激動,完全不顧及顏面,互剝痛瘡,讓局面變得難以收拾。
成語故事
- 以下是一個關於“互剝痛瘡”的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家裏,有兩個大臣,甲和乙。他們表面上一團和氣,實則各懷心思。
這個國家曾經歷過一段動盪時期,遺留了許多棘手的問題和矛盾。甲和乙在處理政務時,常常會爲了各自的利益而互相推諉,導致一些本該解決的事情被擱置。
一次,國家面臨着一個重大的決策,需要他們共同拿出方案。然而,兩人都不願意承擔責任,反而在朝堂之上互相指責對方過去的失誤和過錯。他們開始翻出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將對方曾經犯下的錯誤一一揭露,完全不顧及場合和國家的利益。
就這樣,他們陷入了一種互相揭露、互相傷害的惡性循環。每一次的爭論和衝突,都像是在互相剝開對方的痛瘡,讓彼此的關係更加惡化,也讓國家的局勢變得更加不穩定。
其他大臣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們紛紛勸諫甲和乙要以大局爲重,停止這種互相傷害的行爲。但甲和乙卻深陷在自己的私慾和爭鬥中無法自拔。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互剝痛瘡的行爲不僅沒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國家的政務陷入停滯,百姓們也對他們的行爲感到失望和憤怒。
最終,這個國家因爲內部的混亂和爭鬥而走向衰落。甲和乙也爲自己的自私和短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團隊合作或國家治理中,互相指責和揭露對方的弱點與過錯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加劇矛盾和衝突。我們應該以大局爲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去解決困難,而不是陷入互剝痛瘡的惡性爭鬥中,否則將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就如《論語》中所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們應當追求和諧與合作,而非相互傷害與內耗。
以上故事爲虛構創作,旨在通過具體事例來闡釋成語的含義。
互剝痛瘡-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