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有無

成語拼音

hù tōng yǒu wú

互通有無成語解釋

通往來。拿出自己多餘的東西給對方主,與之進行交換,以得到自己所缺少的東西。

典故出處

唐·韓愈《原道》爲之賈,以通其有無。”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貿易往來中,各個國家通過不斷的交流合作,充分實現了互通有無,促進了經濟的共同發展。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兩個相鄰的國家,分別是陳國和蔡國。陳國物產豐富,糧食、絲綢等應有盡有;而蔡國則相對資源匱乏一些,但有着精湛的手工藝技術。 起初,兩國之間交流甚少,彼此的優勢也未能得到充分發揮。陳國的百姓守着豐富的物資,卻不知道如何讓它們發揮更大的價值;蔡國的人民空有技藝,卻常常面臨物資短缺的困境。 直到有一天,一位名叫李賢的陳國商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結識了蔡國的工匠趙信。李賢驚歎於趙信精湛的手藝,而趙信則對陳國豐富的物資羨慕不已。兩人一番交談後,突然意識到,如果兩國能夠加強合作,互相交換彼此的優勢產品,豈不是能夠實現共贏? 於是,李賢和趙信開始積極奔走,向兩國的統治者進言,闡述了互通有無的好處。陳國的國王和蔡國的國君在經過深思熟慮後,終於同意了這個提議。 從此,陳國的糧食、絲綢等源源不斷地運往蔡國,蔡國的精美工藝品也流入陳國。陳國的百姓通過交換得到了心儀的手工藝品,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蔡國的人民也不再爲物資短缺而發愁,得以安心鑽研技藝。兩國的經濟都得到了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互通有無的合作模式越來越成熟,兩國之間的關係也變得更加緊密。不僅在經濟上互相促進,在文化、藝術等方面也有了更深入的交流。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一個羣體或者社會中,不同的個體或團體往往有着各自的優勢和不足。通過互通有無,彼此分享資源和優勢,能夠實現共同發展和進步。正如《禮記·禮運》中所說:“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這種合作共贏的理念,在任何時代都有着重要的意義。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國家之間、地區之間更應該加強交流與合作,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優勢互補,共同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互通有無-成語圖片

互通有無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