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植散羣

成語拼音

huài zhí sàn qún

壞植散羣成語解釋

①解散朋黨。②指離心離德。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這種自私自利的行爲,最終導致了團隊內部的矛盾重重,真可謂是壞植散羣。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名叫伯嚭的人。他本是楚國大夫伯州犁之孫,因家族遭難而逃到吳國。 起初,伯嚭憑藉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能言善辯,很快得到了吳王夫差的信任和重用。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的野心和私慾逐漸膨脹。 伯嚭在吳國朝堂上開始拉幫結派,排斥異己,爲了自己的私利不擇手段。他與一些奸臣勾結在一起,破壞了吳國原本良好的政治秩序,使得朝堂之上烏煙瘴氣。他的種種行爲,就如同在原本整齊有序的園林中肆意破壞植物,讓整個羣體變得混亂不堪。 當時,吳國還有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伍子胥。伍子胥多次向吳王夫差進諫,提醒他要警惕伯嚭的所作所爲,以免國家陷入危機。但伯嚭卻在夫差面前不斷詆譭伍子胥,使得夫差對伍子胥產生了懷疑和不滿。 在伯嚭的不斷攪弄下,吳國的政治局勢日益惡化。最終,伍子胥被夫差賜死,而吳國也因爲失去了這位傑出的大臣,國力逐漸衰落。 伯嚭的“壞植散羣”之舉,不僅給自己帶來了惡名,也給吳國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後來,吳國在與越國的戰爭中失敗,國家陷入了困境。而伯嚭這樣的小人,最終也沒有得到好的下場。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伯嚭的故事成爲了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警示着後人要堅守正道,不要爲了個人私利而破壞羣體的和諧與穩定。“壞植散羣”這個成語,也因此流傳下來,提醒着人們要警惕那些破壞團結、擾亂秩序的行爲,共同維護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壞植散羣-成語圖片

壞植散羣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