諱兵畏刑
成語拼音
- huì bīng wèi xíng
諱兵畏刑成語解釋
- 指慎於用兵和用刑。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戰爭時期,有些將領因爲自身的膽怯和自私,一味逃避作戰,他們這種行爲實在令人不齒,簡直就是諱兵畏刑。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安邦國。這個國家的國王是一位溫和善良的君主,但他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過於忌諱戰爭和刑罰。
當時,周邊的一些國家時常對安邦國進行騷擾和侵犯,百姓們生活在不安和恐懼之中。一些大臣們紛紛進諫,請求國王採取強硬的措施來保衛國家和人民。然而,國王卻總是猶豫不決,他害怕戰爭會帶來巨大的傷亡和破壞,更害怕因爲使用刑罰而被人指責爲殘暴不仁。
有一次,鄰國的軍隊又一次大規模入侵安邦國的邊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百姓們流離失所,哭聲震天。大臣們心急如焚,再次懇請國王出兵抵抗。可是國王依然顧慮重重,他說:“戰爭是殘酷的,我們不能輕易挑起戰爭,還是想辦法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吧。”於是,他派出使者去與鄰國談判,希望能夠達成和平協議。然而,鄰國根本不把安邦國的使者放在眼裏,談判毫無結果。
隨着時間的推移,鄰國的侵略越來越猖獗,安邦國的領土不斷淪陷。百姓們對國王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他們紛紛指責國王的軟弱無能。但國王依然堅守着他諱兵畏刑的觀念,不肯改變。
終於,一位名叫智勇的大臣站了出來。他直言不諱地對國王說:“陛下,您的諱兵畏刑已經讓我們的國家陷入了絕境。如果我們再不採取行動,我們的國家將會滅亡。戰爭固然殘酷,但有時候爲了保衛國家和人民,我們必須勇敢地面對。刑罰也是一樣,如果沒有嚴格的法律和刑罰,社會將會陷入混亂。”
國王聽了智勇的話,陷入了沉思。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於是,他決定改變自己的態度,不再諱兵畏刑。他召集了全國的軍隊,進行了嚴格的訓練,並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
在國王的帶領下,安邦國的軍隊奮起抵抗鄰國的侵略。他們英勇奮戰,不畏犧牲,終於將鄰國的軍隊趕出了邊境。國王也開始加強國家的法律和刑罰制度,嚴厲打擊犯罪和不法行爲,社會秩序逐漸恢復了正常。
經過這場戰爭,安邦國的人民更加團結,國家也變得更加繁榮富強。國王終於明白,諱兵畏刑並不能帶來和平與安寧,只有勇敢地面對困難和挑戰,才能保衛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從此以後,國王不再忌諱戰爭和刑罰,而是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它們,讓安邦國走上了一條穩定發展的道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我們不能一味地逃避和忌諱,而應該勇敢地面對,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
諱兵畏刑-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