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羞成怒
成語拼音
- jī xiū chéng nù
積羞成怒成語解釋
- 猶惱羞成怒。指羞愧至極,轉生憤怒。
典故出處
- 梁啓超《清議報一百冊祝辭並論報館之責任及本館之經歷》既而臣民犯顏,友邦側目,志不得逞,遂乃積羞成怒,大興黨獄。”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被指出錯誤後,不僅沒有反思,反而強詞奪理,最後積羞成怒,摔門而去。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安邦國。在安邦國內,有一位大臣名叫李恪。
李恪本是一個心懷壯志、一心爲國之人。他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努力,在朝廷中逐漸嶄露頭角。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別有用心的同僚開始嫉妒他的成就,時常在背後對他進行詆譭和中傷。
一開始,李恪並未將這些閒言碎語放在心上,他依然兢兢業業地履行着自己的職責。但那些同僚見他毫無反應,越發變本加厲,各種污衊和誹謗如潮水般涌來。
久而久之,這些無端的攻擊和抹黑讓李恪心中漸漸積累起了許多的羞憤和委屈。他不明白自己一心爲公,爲何會遭此對待。終於,在一次朝廷的爭論中,那些同僚又一次惡意攻擊他時,李恪再也無法忍受,他積羞成怒,當着衆人的面與那些同僚激烈爭吵起來。
這一吵,讓整個朝廷都爲之震動。國王得知此事後,深感憂慮。他深知李恪的爲人和才華,也明白那些同僚的嫉妒之心。於是,國王決定徹查此事,還李恪一個公道。
經過一番調查,國王終於瞭解了事情的真相,他嚴厲地懲處了那些惡意中傷李恪的同僚。李恪也意識到自己的衝動,他向國王請罪。國王則寬慰他說:“愛卿不必自責,你長期遭受不公,積羞成怒也是人之常情。但今後行事還需更加沉穩。”
經此一事,李恪更加堅定了自己爲國效力的決心,而那些曾經心懷叵測的同僚也收斂了許多。安邦國在衆人的努力下,日益繁榮昌盛。這個故事也警示着後人,面對無端的詆譭和委屈,我們要保持冷靜和理智,但若是積累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會積羞成怒,而在憤怒之後,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吸取教訓,以更好地前行。正如古人云:“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但也不能一味地忍讓,否則可能會讓自己陷入更加艱難的境地。同時,我們也要以史爲鑑,避免成爲那些嫉妒他人、惡意中傷之人,共同營造一個和諧、公正的社會環境。
積羞成怒-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