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貧拔苦
成語拼音
- jì pín bá kǔ
濟貧拔苦成語解釋
- 指救援貧苦人家。
典故出處
-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講經文》常行慈悲,濟貧拔苦,歸將有餘數不足者,將安樂施厄者。”
成語典故
- 舉善薦君子事,濟貧拔苦聖賢心。★明·無名氏《破風詩》第四折
成語造句
- 他一生都致力於慈善事業,以實際行動濟貧拔苦,幫助了無數身處困境的人們。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張華的年輕人。
張華生活的地方有許多貧困的百姓,他們常常食不果腹,生活困苦不堪。張華看在眼裏,心中充滿了憐憫。他雖然家境也不算富裕,但卻有着一顆善良而勇敢的心。
他開始思考如何能夠幫助這些貧困的人們改善生活。張華白天努力勞作,晚上則苦思冥想辦法。終於,他決定採取行動。
他四處奔走,收集一些多餘的衣物和食物,然後挨家挨戶地送到那些最貧困的人家中。他的行爲起初並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但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他的善舉。
張華並不滿足於此,他深知要真正改變這些人的困境,需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於是,他開始幫助貧困的人們尋找工作機會,教他們一些技藝,讓他們能夠自食其力。
在這個過程中,張華遇到了許多困難和阻礙。有時候他會遭到一些人的誤解和嘲笑,甚至有人試圖阻止他的行動。但張華始終沒有放棄,他堅信自己做的是正確的事情。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張華成功地幫助了許多貧困的百姓擺脫了苦難,過上了相對穩定的生活。他的事蹟逐漸傳開,人們對他充滿了敬佩和感激。
當地的官員也聽聞了張華的事情,對他的行爲表示讚賞,並給予了他一定的支持和幫助。張華的善舉如同星星之火,點燃了更多人心中的善良和關愛。
張華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濟貧拔苦。他的故事成爲了當地的美談,被人們傳頌至今。在歷史的長河中,像張華這樣心懷善良、勇於濟貧拔苦的人還有很多。他們的行爲不僅溫暖了當時那些處於困境中的人們,也爲後人樹立了榜樣,激勵着更多的人去關心和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正如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爲。”每一個小小的善舉,都可能在他人的生命中產生巨大的影響,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濟貧拔苦-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