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徒四壁

成語拼音

jiā tú sì bì

家徒四壁成語解釋

徒:只,僅僅。家裏只有四面的牆壁。形容十分貧困,一無所有。

典故出處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成語典故

漢朝的司馬相如是當時一個有名的才子,不過他的家境很不好。  有一天,大財主卓王孫邀請他到家裏喫飯,順便讓司馬相如表演他的琴藝。卓王孫的女兒那時候剛死了丈夫,名叫文君,對音樂很有興趣。當司馬相如在宴會上彈琴時,知道文君也在場,就用音樂表達他的愛意。宴會結束後,司馬相如賄賂卓文君身邊的人,希望他們能夠幫忙轉達他的感情。結果,當天晚上,卓文君就離家出走到司馬相如住的旅舍,兩個人一起回到成都。  可是回到司馬相如的家,屋子裏除了四面牆壁外,根本沒有任何東西。  他們生活得十分艱困,靠着朋友的幫忙,纔在卓王孫家的附近開了一間酒店。沒多久,鄰居們都曉得,卓王孫的女兒居然在街上賣酒!卓王孫爲了面子,不得已只好送給卓文君一百名僕人和一百兩黃金,讓他們購買田產、房屋。

成語造句

他努力工作多年,卻依然沒有什麼積蓄,如今的生活狀況可謂是家徒四壁。

成語故事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個名叫張華的書生。張華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靠着幾畝薄田維持生計。 張華自幼聰慧好學,一心想要通過讀書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他白天幫父母幹完農活後,就會抓緊一切時間讀書學習。然而,家中的經濟條件實在太差了,除了幾間破舊的房屋,幾乎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真可謂是家徒四壁。 儘管生活如此艱難,張華卻從未放棄過對知識的追求。他常常步行數十里去拜訪當地的名師,虛心求教。有時候,爲了節省燈油,他會在月光下讀書。隨着時間的推移,張華的學問日益淵博,在當地漸漸有了些名氣。 有一年,朝廷舉行科舉考試,張華決定前往京城一試身手。可是,家中根本拿不出足夠的盤纏讓他上路。他的父母東拼西湊,也只是勉強湊了一點錢。張華懷揣着這點錢,踏上了前往京城的漫漫征程。一路上,他風餐露宿,吃盡了苦頭。 終於到達京城後,張華找了一處最便宜的客棧住下。考試的日子一天天臨近,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複習備考中。功夫不負有心人,張華在科舉考試中發揮出色,一舉考中了進士。 消息傳回他的家鄉,父母和鄉親們都爲他感到驕傲和自豪。張華也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踏入了仕途。他深知自己的成功來之不易,更加勤奮努力地工作。 在官場上,張華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品德,逐漸得到了上司和同僚的認可。他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家鄉和親人,時常會寄錢回去改善他們的生活。 多年後,張華回到家鄉。當他再次走進那曾經熟悉的家時,感慨萬千。儘管家中依然簡陋,但卻充滿了溫暖和回憶。他明白,正是因爲曾經家徒四壁的經歷,才讓他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也讓他更加堅定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張華的故事流傳開來,成爲了人們激勵自己不斷奮鬥的典範。它告訴我們,無論身處何種困境,只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迎來屬於自己的輝煌。

家徒四壁-成語圖片

家徒四壁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