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人假義
成語拼音
- jiǎ rén jiǎ yì
假人假義成語解釋
- 僞裝仁慈善良。
典故出處
- 高陽《玉座珠簾》下冊明明他心裏也巴不得殺了安德海,偏是嘴裏假人假義。”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平日裏對朋友噓寒問暖,看似關心備至,可到了關鍵時刻卻只顧自己,這才讓人看清他原來一直是假人假義。
成語故事
- 以下是一個關於“假人假義”的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爲張華的人。張華生在一個動盪的年代,社會混亂,人心不古。
張華平日裏總是表現出一副善良正直、樂於助人的樣子。他常常對周圍的人噓寒問暖,聲稱願意爲大家排憂解難。人們一開始都對他的熱情和友善深信不疑,覺得他是個大好人。
有一次,村裏的一位老人遇到了困難,家中的生計出現了問題。張華得知後,立刻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幫助老人渡過難關,還說了許多感人的話語。老人對他感激涕零,以爲找到了依靠。然而,當真正需要張華付出行動時,他卻找各種藉口推脫,之前所說的一切都成了空話。
又有一回,村裏發生了一場糾紛,雙方爭執不下。張華主動站出來,表示要充當和事佬,調解矛盾。大家都期待着他能公平公正地解決問題,可他卻在調解過程中偏袒其中一方,完全不顧事實真相,只是爲了討好那一方能給自己帶來好處。
隨着時間的推移,張華的種種行爲逐漸被人們看穿。大家這才發現,他所表現出來的善良和正義都是虛假的,他只是爲了自己的利益而故作姿態。人們對他感到無比失望和憤怒,紛紛指責他的“假人假義”。
就如同歷史上的一些僞善之人,表面上道貌岸然,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卻心懷叵測。他們利用虛假的表象來迷惑他人,以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張華的行爲正應了那句“僞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惡”。
人們明白了,不能僅僅憑藉一個人的言語和表面現象就輕易相信他,而要通過長期的觀察和實際行動來判斷一個人的真正品質。從那以後,人們對張華避而遠之,再也不相信他那虛假的一套。而張華也因爲自己的“假人假義”,最終落得個孤家寡人的下場,成爲了人們口中的反面教材,警示着後人不要重蹈他的覆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那些虛假的表象所矇蔽。真正的善良和正義應該體現在實際行動中,而不是隻停留在口頭上。只有真誠待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假人假義-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