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貌辨色
成語拼音
- jiàn mào biàn sè
見貌辨色成語解釋
- 根據對方的臉色、表情行事。
典故出處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僧問‘和尚見古人得個什麼便住此山?’師曰‘情知汝不肯。’僧曰‘爭知某甲不肯?’師曰‘鑑貌辨色。’”
成語典故
- 朱世遠終是男子之輩,見貌辨色,已知女兒的心事。★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九
成語造句
- 與人交往的時候,要學會察言觀色,懂得見貌辨色,這樣才能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個名叫李明的年輕人。他自幼聰慧,心思細膩,善於觀察和思考。
一天,李明到鎮上去趕集。集市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他在一個攤位前駐足,正挑選着物品時,突然聽到不遠處傳來一陣爭吵聲。他好奇地走過去,只見兩個商人正因一筆買賣爭得面紅耳赤。其中一個商人情緒激動,大聲指責對方欺騙他;而另一個商人則一臉無辜,堅稱自己沒有做錯。李明沒有立刻上前勸解,而是靜靜地站在一旁觀察。他注意到那個情緒激動的商人雖然言辭激烈,但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絲心虛;而那個看似無辜的商人,雖然表情鎮定,但微微顫抖的手卻出賣了他的緊張。
李明心中有了計較,他走上前去,輕聲對兩個商人說:“兩位先別吵了,這樣吵下去也解決不了問題。不如大家都冷靜一下,把事情說清楚。”兩個商人聽了他的話,漸漸平息了怒火。李明開始仔細詢問他們交易的細節,通過他們的回答和表情變化,他更加確定了自己的判斷。原來,這兩個商人都在這筆買賣中動了一些小心思,都想佔對方的便宜。
李明見此情景,不慌不忙地對他們說:“你們看,大家出來做生意都是爲了求財,何必爲了一點蠅頭小利而傷了和氣呢?我剛纔觀察了你們的表情和舉動,其實你們心裏都清楚自己做得也並不完全對。不如各退一步,好好協商一個解決辦法。”兩個商人聽了李明的話,都有些羞愧。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爲確實不妥,於是在李明的調解下,最終達成了和解。
這件事情讓李明意識到,通過觀察人們的外貌、表情和舉動,就能夠洞察他們內心的想法和情緒,從而更好地與人相處和解決問題。從此,李明更加註重對他人的觀察和分析,他能夠見貌辨色,根據不同人的特點和需求來採取相應的行動。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明的這種能力越來越強。有一次,鎮上的一位富商遇到了一些棘手的生意問題,四處找人幫忙出謀劃策。李明得知後,主動找上門去。他通過與富商的交談和觀察,很快就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富商對李明的能力大爲讚賞,聘請他爲自己的助手。
在李明的幫助下,富商的生意越來越紅火。而李明也憑藉自己的見貌辨色的能力和聰明才智,在鎮上贏得了很高的聲譽。他的故事也被人們傳頌開來,成爲了大家學習的榜樣。
正如《論語》中所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李明正是通過對他人的仔細觀察和分析,才能夠在各種情況下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他的經歷也讓我們明白,見貌辨色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處理好人際關係,從而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見貌辨色-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