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貌辨色
成語拼音
- jiàn mào biàn sè
鑑貌辨色成語解釋
- 鑑查看;色指臉色。根據對方的臉色、表情行事。
典故出處
- 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聆音察理,鑑貌辨色。”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二僧曰‘爭知某甲不肯?’師曰‘鑑貌辨色。’”
成語典故
- 朱世遠終是男子之輩,鑑貌辨色,已知女兒的心事。★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九
成語造句
- 與人交往,我們要學會觀察細節,做到察言觀色,就像懂得鑑貌辨色一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心思和需求。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繁華城鎮裏,有一個名叫李明的年輕人。他聰明伶俐,但家境貧寒,爲了生計,不得不四處尋找工作。
有一天,李明聽說鎮上的張員外家正在招聘家丁,他便決定去試一試。來到張府門前,李明看到門口的家丁神色嚴肅,他便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禮貌地說明來意。
進入張府後,李明開始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他看到張員外正在和一位貴客交談,便默默地站在一旁,不敢發出任何聲響。他仔細聆聽着他們的對話,從張員外的表情和語氣中判斷出他的情緒和態度。
在之後的日子裏,李明憑藉着自己鑑貌辨色的能力,很快就適應了張府的生活。他總能準確地理解張員外的需求,提前做好準備,讓張員外非常滿意。
有一次,張員外準備宴請一些重要的客人,李明負責幫忙佈置宴席。他通過觀察張員外對菜餚和酒水的要求,精心挑選和安排,使得宴席進行得非常順利。客人們對張員外的招待讚不絕口,張員外也對李明更加讚賞。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明在張府的地位逐漸上升。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依然保持着鑑貌辨色的好習慣。
有一天,張員外因爲生意上的事情心情不佳。李明察覺到了這一點,他沒有像其他家丁一樣貿然上前,而是默默地在一旁等待合適的時機。當張員外稍微緩解了情緒後,李明才輕聲地提出一些建議,幫助張員外解決了難題。
就這樣,李明憑藉着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在張府站穩了腳跟。他的故事也被人們傳頌開來,成爲了大家學習的榜樣。人們紛紛稱讚他懂得鑑貌辨色,能夠在複雜的環境中準確地把握他人的心思和需求,從而獲得成功。正如《論語》中所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這正是對李明這種善於鑑貌辨色之人的一種肯定和讚揚。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學會像李明一樣,善於觀察和分析他人的表情、言語和行爲,從而更好地理解他人,與他人和諧相處,成就自己的人生。
鑑貌辨色-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