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柱調瑟

成語拼音

jiāo zhù tiáo sè

膠柱調瑟成語解釋

瑟古代一種彈撥樂器。用膠粘住瑟上用以調音的短木,不能再調整音的高低緩急。比喻拘泥死板,缺少變通。

典故出處

《文子·五·道德》老子曰‘執一世之法籍,以非傳代之俗,譬猶膠柱調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對於時代的發展變化,我們不能一成不變地遵循舊例,否則就如同膠柱調瑟,難以跟上潮流。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那裏有一位名叫公孫龍的琴師。 公孫龍對音樂有着極高的追求和獨特的理解,但他卻有着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過於死板和固執。有一次,國王舉行盛大的宴會,邀請公孫龍在宴會上彈奏瑟爲衆人助興。公孫龍欣然應允,他帶着自己心愛的瑟來到了宴會現場。 當他開始彈奏時,起初一切都很順利,美妙的音樂讓衆人如癡如醉。然而,在彈奏到一段高潮部分時,公孫龍突然發現瑟上的一根弦有些鬆動。按照常理,他應該暫停演奏,將琴絃調好後再繼續。可是公孫龍卻覺得這樣會打斷演奏的連貫性,破壞氛圍。於是,他決定不管這根鬆動的弦,繼續按照原來的方式彈奏。 結果,因爲這根鬆動的弦,整個音樂變得不再和諧,原本優美的旋律也變得雜亂無章。賓客們開始交頭接耳,面露疑惑之色。國王也察覺到了異樣,皺起了眉頭。但公孫龍卻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固執中,堅持按照他既定的方式彈奏,完全不顧及實際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 宴會結束後,國王找來公孫龍,嚴肅地對他說:“你爲何在琴絃出現問題時不及時調整,反而固執地繼續彈奏呢?這就如同膠柱調瑟,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啊。”公孫龍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爲時已晚。 這件事情後來被廣爲流傳,人們用“膠柱調瑟”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拘泥成規、不知變通的人。就像公孫龍一樣,在面對變化和問題時,不能靈活地應對,而是一味地堅持自己原來的方式,最終導致不好的結果。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比如在戰爭中,如果將領不能根據戰場形勢的變化及時調整戰術,而是膠柱調瑟般地堅持既定計劃,就可能導致戰爭的失敗;在治理國家時,如果統治者不能根據社會的發展和民衆的需求進行政策的調整和改革,也會引發諸多問題。 所以,我們應當從這個成語故事中吸取教訓,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保持靈活的思維和應變能力,不要像公孫龍一樣膠柱調瑟。當遇到新情況、新問題時,要敢於打破固有模式,勇於創新和改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和變化,取得更好的成果。

膠柱調瑟-成語圖片

膠柱調瑟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