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木舌
成語拼音
- jīn kǒu mù shé
金口木舌成語解釋
- 以木爲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佈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典故出處
- 漢·揚雄《法言·學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駕說者也;不在茲儒乎?如將復駕其所說,則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古時帝王發佈的詔令,那一言一語皆有着無上權威,可謂金口木舌,令人莫敢不從。
成語故事
- 在遙遠的上古時期,有一個名叫大禹的偉大人物。
大禹爲了治理洪水,常年奔波在外,歷經無數艱難險阻,終於成功地馴服了洪水,拯救了百姓。在他治水的過程中,他的足跡遍佈了天下各地。
有一次,大禹來到了一個偏遠的部落。這個部落雖然人數不多,但卻有着自己獨特的文化和傳統。部落的首領是一位智慧而又勇敢的老人,他熱情地接待了大禹。
在與首領的交談中,大禹瞭解到這個部落有一種特殊的樂器,叫做木鐸。這木鐸造型奇特,上面有一個金口,下面是一個木舌。當搖動木鐸時,會發出清脆而響亮的聲音,聲音可以傳到很遠的地方。
首領告訴大禹,這木鐸在部落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每當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傳達給全體族人時,他們就會搖動木鐸。族人聽到木鐸的聲音,就會立刻聚集起來,聽從首領的指示。
大禹對這個木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意識到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傳達信息和命令。於是,他借鑑了這個部落的木鐸制度,在他治理的區域內也開始使用類似的方法。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通過特定的聲音來傳達信息的方式逐漸傳播開來。人們把這種具有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傳達方式形容爲“金口木舌”。
後來,在歷史的長河中,“金口木舌”這個成語不再僅僅侷限於形容某種特定的聲音傳達方式,而是逐漸演變成了形容一個人說話具有權威性,如同那金口木舌發出的聲音一樣,能夠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和絕對服從。
比如在古代的朝堂之上,那些德高望重、智慧超羣的大臣們,他們的言論往往被視爲金口木舌,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他們的建議和決策能夠左右國家的命運和發展。
在民間,一些備受尊敬的長者或有威望的人,他們的話語也常常如同金口木舌一般,能夠平息紛爭,引導人們走向正確的道路。
“金口木舌”這個成語,它承載着古人對於權威性和影響力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人類社會對於智慧和經驗的尊重。它提醒着我們,在生活中要善於傾聽那些具有真知灼見的人的聲音,同時也要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的話語能夠具有更大的分量和價值。而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大禹時期那個小小的木鐸,以及它所發出的清脆聲音,那聲音穿越了漫長的歲月,依然在歷史的天空中迴盪。
金口木舌-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