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死不悔
成語拼音
- jiǔ sǐ bù huǐ
九死不悔成語解釋
- 九表示極多。縱然死很多回也不後悔。形容意志堅定,不認經歷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典故出處
- 戰國·楚·屈原《離騷》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成語典故
- 忠臣挾忠,則扶顛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俠義,則臨難自奮,之死靡他。★明·李贄《焚書·雜述·崑崙奴》
成語造句
- 即便前方困難重重,充滿未知的危險,但他爲了心中的理想,依然勇往直前,九死不悔。
成語故事
-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位名叫李陵的將軍。他出身將門,自幼便胸懷壯志,渴望在沙場上建立功勳。
當時,漢朝與匈奴之間戰爭頻繁。一次,李陵主動請纓,率領五千步兵出征匈奴。他們深入敵境,遭遇了數萬匈奴大軍的圍攻。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李陵毫不畏懼,指揮士兵奮勇抵抗。
戰鬥極其慘烈,李陵和他的士兵們在絕境中一次次擊退敵人的進攻,但自身也傷亡慘重。然而,他們始終堅守陣地,沒有絲毫退縮之意。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陵的軍隊陷入了彈盡糧絕的困境,但他們依然頑強戰鬥,絕不投降。在這艱難的過程中,許多士兵壯烈犧牲,李陵也多次身處險境,但他始終堅定信念,戰鬥到底。
儘管最終李陵因寡不敵衆而兵敗被俘,但他在這場戰鬥中所展現出的英勇無畏和堅韌不拔令人敬佩。他爲了國家和自己的理想,經歷了無數艱難困苦,可謂是九死不悔。
歷史的長河滾滾向前,李陵的故事被後人傳頌。他的這種九死不悔的精神,激勵着無數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勇往直前,毫不退縮。就如同古代那些爲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英雄豪傑一般,他們的事蹟和精神成爲了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和敬仰。這種九死不悔的精神,也讓我們明白,在追求夢想和目標的道路上,會遇到各種艱難險阻,但只要我們堅定信念,不放棄努力,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九死不悔-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