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死未悔
成語拼音
- jiǔ sǐ wèi huǐ
九死未悔成語解釋
- 九表示極多。縱然死很多回也不後悔。形容意志堅定,不認經歷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典故出處
- 戰國·楚·屈原《離騷》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一生追求真理,無論遭遇多少艱難險阻,都不曾放棄,真可謂九死未悔。
成語故事
-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位名叫屈原的偉大詩人和政治家。
屈原出身貴族,才華橫溢,心懷壯志,一心想要爲國家的繁榮和人民的幸福貢獻自己的力量。他早年深受楚懷王的信任,積極參與國家政事,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和改革措施。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楚國的政治局勢變得複雜而動盪。一些奸臣嫉妒屈原的才能和威望,不斷在楚懷王面前進讒言,挑撥離間。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不再採納他的建議。
屈原看到國家陷入困境,心急如焚,但卻無力改變現狀。他仍然堅守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肯同流合污。即使遭遇了重重困難和挫折,他也從未放棄過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
後來,楚懷王更是聽信了奸臣的話,將屈原流放。在流放的日子裏,屈原飽嘗艱辛,但他依然心繫楚國。他寫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詩篇,表達自己的悲憤和無奈。
楚國的局勢越來越危急,最終被秦國所滅。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後,悲憤交加,他覺得自己一生爲國家盡心盡力,卻落得如此下場。但他並不後悔,因爲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
在極度的痛苦和絕望中,屈原來到汨羅江邊。他望着滔滔江水,回想起自己的一生,雖然歷經磨難,九死一生,但從未後悔過自己的選擇。他長嘆一聲,縱身跳入江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屈原的故事流傳千古,他那種爲了理想和信念,九死未悔的精神,激勵着無數後人。他的詩篇也成爲了中華文化的瑰寶,永遠閃耀着光芒。正如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屈原的評價:“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屈原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麼是忠誠,什麼是堅守,他的精神將永遠被銘記和敬仰。
九死未悔-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