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恤患
成語拼音
- jiù zāi xù huàn
救災恤患成語解釋
- 指救濟撫卹災患中的人。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災難面前,各界人士紛紛伸出援手,充分展現了大家救災恤患的高尚情懷。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曾經發生過一場極其嚴重的自然災害。洪水如猛獸一般肆虐着大地,淹沒了大片的農田和村莊,百姓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這個國度的國王心急如焚,他深知百姓們正在遭受着巨大的痛苦和災難。於是,他緊急召集了大臣們商議對策。
其中一位大臣站出來說:“陛下,如今當務之急是要救災恤患,我們必須立刻採取行動,幫助百姓們度過難關。”國王深以爲然,他立刻下令組織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救災工作中。
軍隊被派往災區,幫助百姓們轉移到安全的地方,搭建臨時的住所。同時,朝廷還緊急調配了大量的糧食和物資,發放給受災的百姓,以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官員和貴族也紛紛慷慨解囊,捐出自己的財物來幫助受災的百姓。一些富有的商人也主動提供物資和資金支持。
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官員,他不辭辛勞地奔波在災區的各個角落,親自爲百姓們分發食物和衣物,安撫他們受傷的心靈。他的行爲得到了百姓們的高度讚揚和感激。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災區的情況逐漸得到了控制,百姓們的生活也慢慢恢復了正常。國王對在救災過程中表現出色的官員和百姓進行了嘉獎和表彰。
這場災難讓這個國度的人們更加團結,也讓他們深刻體會到了救災恤患的重要性。在以後的日子裏,每當遇到困難和挑戰,他們都會想起這次的經歷,相互扶持,共同應對。
歷史上,這樣的救災恤患的故事還有很多。在古代中國,每當發生自然災害時,朝廷和地方官員都會積極組織救災工作,盡力保障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例如,在一些嚴重的旱災或水災時期,政府會開倉放糧、減免賦稅、興修水利等,以緩解百姓的困境。
救災恤患不僅僅是一種人道主義的行爲,更是一個國家和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只有當百姓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他們才能夠安心地從事生產和生活,爲國家的繁榮做出貢獻。
在當今社會,救災恤患依然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無論是自然災害還是人爲災難,我們都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伸出援手,幫助那些受災的人們。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纔會更加和諧,人類的文明纔會不斷進步。
救災恤患-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