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枉措直
成語拼音
- jǔ wǎng cuò zhí
舉枉措直成語解釋
- 舉鹽,任用;枉彎曲,比喻邪惡的人;錯廢置,罷黜;直筆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罷黜正直者。
典故出處
- 《論語·爲政》舉枉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成語典故
- 可不道舉枉措直民不服。★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
成語造句
- 在這個複雜的職場環境中,有些管理者常常舉枉措直,導致優秀的人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而一些能力不足的人卻佔據重要職位。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國王在選拔官員時常常不能明辨是非。
有一次,國王要任命一位重要的官員來管理國家的財政。有兩個人前來競爭這個職位,一個叫張華,他爲人正直,做事兢兢業業,對財政知識也有着深入的瞭解;另一個叫李明,他善於阿諛奉承,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討好國王身邊的人。
在選拔過程中,李明憑藉着他的諂媚之術,讓國王對他產生了好感。而張華雖然有着真正的才能和品德,卻因爲不懂得迎合國王而被忽視。最終,國王竟然選擇了李明擔任這個重要的職位,而張華則被棄之不用。
李明上任後,利用職權大肆搜刮財富,中飽私囊,把國家的財政搞得一團糟。他還任用了許多和他一樣品行不端的人,這些人在其位不謀其政,只知道爲自己謀取私利。
國家的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怨聲載道。一些有識之士看到這種情況,紛紛向國王進諫,希望國王能看清李明的真面目,罷免他的官職,重新任用張華。然而,國王卻被李明的花言巧語所迷惑,對這些進諫充耳不聞。
就這樣,國家的情況越來越糟糕,社會秩序混亂,經濟也逐漸衰退。直到有一天,鄰國趁機入侵,國家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之中。此時,國王才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當初的錯誤。他終於明白了張華纔是真正能爲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的人,而李明等人只是一羣誤國誤民的奸臣。
然而,此時的國家已經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想要挽回局面變得十分艱難。這個故事深刻地揭示了“舉枉措直”的危害。在一個國家或組織中,如果不能正確地選拔人才,讓那些品行不端、沒有真才實學的人佔據重要職位,而將真正有能力、正直的人排斥在外,那麼必然會導致混亂和衰敗。正如歷史上許多朝代的興衰一樣,能否做到任人唯賢,往往決定着一個國家的命運。我們應當從這個故事中吸取教訓,在生活和工作中努力做到明辨是非,選拔真正優秀的人才,避免“舉枉措直”的悲劇發生。
舉枉措直-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