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賢任能
成語拼音
- jǔ xián rèn néng
舉賢任能成語解釋
- 舉推薦,鹽。舉薦賢者,任用能人。
典故出處
- 《禮記·大傳》三曰舉賢,四曰使能。”
成語典故
- 舉賢任能,使各盡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
成語造句
- 在公司的管理中,領導應該注重人才的發掘和培養,真正做到舉賢任能,讓有能力的人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從而推動公司不斷髮展壯大。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正處於動盪不安的時期。國王雖然有心治理國家,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但卻一直未能找到合適的方法和人才。
當時,宮廷中有一位大臣名叫李義。他是一個心懷國家和百姓的人,一直渴望爲國家的繁榮做出貢獻。李義深知,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有才能的人,於是他向國王進言,希望國王能夠廣納賢才,舉賢任能。
國王聽了李義的話,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歷史上那些因爲善於任用賢能而成就大業的君主,如齊桓公任用管仲,使其國家稱霸諸侯。於是,國王決定採納李義的建議,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尋找有才能的人。
消息傳出後,許多有志向、有才華的人紛紛前來應聘。其中有一位年輕人名叫張華,他雖然出身貧寒,但卻聰慧過人,有着非凡的見識和謀略。張華通過層層選拔,最終脫穎而出,得到了國王的賞識。
國王任命張華爲重要的官員,讓他參與國家的治理。張華不負衆望,他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提出了許多有利於國家發展的政策和建議。他主張減輕百姓的賦稅,鼓勵農業生產,加強軍事力量,以抵禦外敵的入侵。
在張華的努力下,國家的經濟逐漸繁榮起來,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國王看到了張華的才能和貢獻,對他越發信任和倚重。
同時,張華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他深知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讓國家持續發展,必須不斷地舉賢任能。於是,他積極地在民間尋找有潛力的人才,並將他們推薦給國王。
在張華的帶動下,整個國家形成了一種尊重人才、重視才能的良好氛圍。越來越多的賢能之士被髮掘和任用,他們共同爲國家的繁榮而努力奮鬥。
經過多年的努力,這個國家終於變得富強起來,成爲了周邊國家羨慕和效仿的對象。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李義當初的進言和國王的果斷決策,更離不開張華以及衆多賢能之士的辛勤付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國家、一個組織,只有舉賢任能,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才能不斷髮展和進步。正如古人云:“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只有重視人才,善於發現和任用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舉賢任能-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