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圖刎首

成語拼音

jù tú wěn shǒu

據圖刎首成語解釋

謂貪圖未得的利益而斷送自己的生命。

典故出處

《文子·上義》左手據天下之圖而右手刎其喉,雖愚者不爲,身貴於天下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古代的戰爭中,有些將領因局勢所迫,做出了錯誤的決策,最終落得據圖刎首的悲慘結局。

成語故事

以下是一個關於“據圖刎首”的成語故事: 在遙遠的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變幻莫測。有一個名爲衛鞅的人,他胸懷大志,渴望在這亂世之中施展自己的才華,建立一番功業。 衛鞅來到了秦國,得到了秦孝公的賞識和重用。他積極推行變法,主張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來增強秦國的實力。在變法的過程中,衛鞅遇到了重重阻力,但他憑藉着堅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逐一克服了困難。 隨着變法的深入,秦國逐漸強大起來,在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然而,衛鞅的變法也觸動了許多舊貴族的利益,他們對衛鞅恨之入骨,一直伺機報復。 時光荏苒,秦孝公去世後,新君即位。那些舊貴族們趁機誣陷衛鞅謀反,新君在壓力之下不得不下令逮捕衛鞅。衛鞅得知消息後,深知自己在劫難逃,但他並不甘心就這樣束手就擒。 他想起了自己曾經爲秦國做出的巨大貢獻,想起了自己與秦孝公一起繪製的秦國崛起藍圖。他感慨萬千,覺得自己就像那據圖之人,而如今卻要面臨如此悲慘的結局。 最終,衛鞅選擇了據圖刎首,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故事成爲了歷史長河中的一段悲壯傳奇,也讓後人深刻地認識到了在變革中所面臨的艱難險阻和殘酷現實。 雖然衛鞅已死,但他的變法卻爲秦國的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的名字也被後人銘記,成爲了那個時代的一個重要象徵。“據圖刎首”這個成語,也因此流傳下來,用來形容那些爲了理想和信念,不惜付出生命代價的人。它警示着後人,在追求目標的道路上,要堅定信念,勇往直前,但同時也要警惕可能面臨的危險和挑戰。

據圖刎首-成語圖片

據圖刎首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