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理力爭
成語拼音
- jù lǐ lì zhēng
據理力爭成語解釋
- 依據道理,竭力維護自己方面的權益、觀點等。
典故出處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老兄既管了一縣的事,自己也應該有點主意。外國人呢,固然得罪不起,實在下不去的地方,也該據理力爭。”
成語典故
- 我們再去據理力爭,非達到目的不走。★巴金《家》八
成語造句
- 面對不公正的待遇,他毫不退縮,據理力爭,最終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安邦國。這個國家有一位非常正直且有智慧的大臣,名叫李明。
有一次,安邦國與鄰國發生了領土爭端。鄰國憑藉着強大的軍事力量,試圖強行霸佔安邦國的一塊土地。國王在面對鄰國的威脅時,顯得有些猶豫不決,甚至有了妥協讓步的想法。
李明得知此事後,立刻進宮面見國王。他言辭懇切地對國王說:“陛下,我們絕不能輕易放棄屬於我們的土地。這片土地是我們的先輩們歷經艱辛纔開拓出來的,我們有責任守護它。我們不能被鄰國的威脅所嚇倒,而應該據理力爭。”
國王皺着眉頭說:“可是鄰國太強大了,我們如果與之對抗,可能會帶來更大的災難。”李明則反駁道:“陛下,我們雖然軍事力量可能不如鄰國,但我們有正義在身。我們的土地是有合法依據的,這就是我們的理。如果我們不據理力爭,那鄰國只會更加得寸進尺,我們國家的尊嚴和利益都將受到嚴重損害。”
李明引用了歷史上諸多國家因爲軟弱妥協而最終亡國的例子,他說:“昔日某些國家,面對外敵的無理要求一再退讓,結果失去了更多的土地和尊嚴,最終走向衰敗。我們不能重蹈覆轍啊!”
國王被李明的話深深打動,決定聽從他的建議,與鄰國進行交涉。李明作爲使者,前往鄰國進行談判。
在談判桌上,李明毫不畏懼鄰國的威脅和恐嚇,他義正言辭地闡述着安邦國對那塊土地的合法擁有權。他拿出了詳細的歷史文獻和證據,證明那塊土地自古以來就是安邦國的一部分。
鄰國的使者試圖強詞奪理,但李明憑藉着他的智慧和口才,一一駁斥了對方的無理言論。他說:“我們是在依據事實和道理說話,而不是像你們這般強詞奪理。我們必須尊重歷史和事實,而不是妄圖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獲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經過多輪艱難的談判,鄰國最終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放棄了對那塊土地的無理要求。安邦國成功地維護了自己的領土完整和國家尊嚴。
這件事情過後,李明“據理力爭”的事蹟傳遍了整個國家,人們都對他的勇敢和智慧表示敬佩。他的行爲也激勵着安邦國的人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要堅定地守護自己的權益,敢於據理力爭,而不是輕易退縮和妥協。從此,“據理力爭”這個成語便流傳了下來,用來形容人們依據道理,竭力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和主張。
據理力爭-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