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聖棄智

成語拼音

jué shèng qì zhì

絕聖棄智成語解釋

聖、智智慧,聰明。棄絕聰明才智,返歸天真純樸。這是古代老、莊的無爲而治的思想。

典故出處

《老子》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綠色通巧棄利,盜賊無有。”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面對複雜的社會現象時,我們不能一味追求絕聖棄智的生活狀態,而應在智慧與純真之間尋找平衡。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人們一開始熱衷於追求智慧和知識,他們努力學習各種技藝和理論,試圖成爲所謂的“聖人”。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問題逐漸浮現出來。人們開始變得過於自負和驕傲,憑藉着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和智慧互相爭鬥、攀比。社會上充滿了紛爭和矛盾,人們不再像從前那樣和睦相處。 國王注意到了這種情況,他開始反思這一切。他想起了古老的典籍中曾記載過,有時候過度追求所謂的“聖”和“智”,反而可能會帶來不好的結果。 於是,國王決定採取一個大膽的舉措。他號召全國人民“絕聖棄智”,不再盲目地追求那些看似高深的知識和聖人般的名號。他鼓勵人們迴歸到簡單、純真的生活中,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和善良。 一開始,很多人並不理解國王的做法,他們覺得放棄智慧和追求是愚蠢的行爲。但是,隨着時間慢慢推移,人們漸漸發現,當他們不再執着於那些外在的榮譽和知識時,生活變得更加輕鬆和愉快。 人們不再爲了證明自己的聰明才智而勾心鬥角,而是開始關心彼此,互相幫助。社會的氛圍變得和諧起來,爭吵和衝突也大大減少。 這個國家的人們逐漸領悟到,“絕聖棄智”並不是要完全拋棄知識和智慧,而是要避免過度追求它們而迷失了自己的本心。就如同老子所言:“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通過這次變革,這個國家走上了一條不同以往的發展道路。人們更加註重內心的修養和品德的培養,而不是僅僅追求表面的浮華和榮耀。他們學會了在簡單的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快樂和滿足,過上了更加幸福、安寧的生活。而“絕聖棄智”這個理念也被人們銘記於心,成爲了這個國家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警示着後人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過度的智慧和虛名所迷惑。

絕聖棄智-成語圖片

絕聖棄智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