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極之悔

成語拼音

kàng jí zhī huǐ

亢極之悔成語解釋

亢至高的;悔災禍。意爲居高位的人要戒驕,否則會失敗而後悔◇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禍。

典故出處

《周易·乾》上九,亢龍有悔。”《晉書·齊王冏傳》今明公忘亢極之悔,忽窮高之兇。棄五嶽之安,居累卵之危,外以權勢受疑,內以百揆損神。”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若過度激進不知收斂,終有一天會面臨亢極之悔。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其國王名爲厲王。厲王性格剛愎自用,一心想要擴大自己的權勢和領土。 他不顧大臣們的勸阻,頻繁發動對外戰爭,使得國家的財力和人力都遭受了巨大的消耗。同時,他在國內實行嚴苛的政策,對百姓橫徵暴斂,弄得民不聊生。 隨着時間的推移,百姓們對厲王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社會開始動盪不安。一些有識之士紛紛進諫,希望厲王能夠改變政策,關注民生。然而,厲王卻將這些進諫者視爲對他權威的挑戰,對他們進行殘酷的打壓。 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的局勢變得越來越危急。終於,一場大規模的起義爆發了,百姓們紛紛拿起武器,反抗厲王的暴政。厲王這才如夢初醒,但此時已經爲時太晚。他的軍隊在起義軍面前節節敗退,他的統治也岌岌可危。 最終,厲王被起義軍推翻,被迫流亡在外。他在流亡的過程中,回首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爲,心中充滿了悔恨和自責。他意識到自己因爲過度追求權力和榮耀,而忽略了百姓的感受和國家的利益,最終導致瞭如此嚴重的後果,這便是亢極之悔啊。 歷史上像厲王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比如隋煬帝楊廣,他在位期間大興土木,勞民傷財,過度消耗國力,導致民怨沸騰,最終隋朝也走向了覆滅。這些事例都警示着後人,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要保持適度和平衡,不可過度放縱自己的慾望,否則就可能會遭受亢極之悔的慘痛教訓。我們應當從這些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以史爲鑑,避免重蹈覆轍,在前進的道路上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方向,讓社會能夠和諧穩定地發展。

亢極之悔-成語圖片

亢極之悔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