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三緘

成語拼音

jīn rén sān jiān

金人三緘成語解釋

比喻因有顧慮而閉口不說話。

典故出處

《孔子家語·觀周》:“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到周朝的首都去參觀周王的祖廟,祖廟在當時是很神聖的地方,一般參觀者必須保持沉默。孔子看到廟堂大殿右邊的臺階前有一個銅人,銅人的嘴上封了三道封條,在背上還刻着字:“這是古時說話最小心謹慎的人。”。

成語造句

對於這件敏感的事情,大家都變得金人三緘,不敢輕易發表意見。

成語故事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個國家正經歷着一場激烈的權力紛爭。 這個國家的朝堂上,大臣們爲了各自的利益爭論不休。其中有一位忠誠而睿智的大臣,名叫李明。李明爲人正直,一心爲國家和百姓着想,但他的直言不諱卻引來了一些心懷叵測之人的忌恨。 一次,國家面臨着一個重要的決策,涉及到與鄰國的關係。李明經過深思熟慮,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建議。然而,他的觀點卻觸動了某些權貴的利益。這些人開始在背後詆譭李明,試圖讓國王對他產生懷疑。 面對這樣的情況,李明深知此時多說無益,於是他選擇了沉默。即使面對他人的挑釁和質疑,他也只是微微一笑,並不迴應。他明白,在這個複雜的局勢下,保持沉默或許纔是最好的保護自己的方式。 日子一天天過去,國家的局勢越發混亂。而李明始終堅守着自己的沉默,就如同那被封印了三次的金人一般。他想起了古代的一個典故,據說在很久以前,周朝的太廟前有一個金人,它的嘴巴被封了三次,背後刻着“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的銘文。李明深知多言可能帶來的後果,所以他更加堅定地保持着自己的沉默。 最終,國家在混亂中逐漸走向衰落。那些曾經在朝堂上爭權奪利的人,也都沒有落得好下場。而李明,雖然因爲沉默失去了一些機會,但他卻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和聲譽。在國家陷入困境後,人們開始反思,他們意識到李明當初的建議或許纔是正確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時候沉默是一種智慧,就像那金人三緘其口一樣。在複雜的環境和激烈的競爭中,我們要懂得審時度勢,不盲目發言,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同時,我們也要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明白言語的力量和謹慎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

金人三緘-成語圖片

金人三緘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