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而掘井
成語拼音
- kě ér jué jǐng
渴而掘井成語解釋
- 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沒有準備,臨時纔想辦法。
典故出處
-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平時不注重積累知識和技能,等到要用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知識匱乏,這無異於渴而掘井,往往會錯失很多機會。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名叫智伯的人。智伯是晉國的權臣,他勢力強大,野心勃勃。
智伯平日裏專橫跋扈,一心想要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他不斷地欺凌弱小的諸侯國,掠奪他們的土地和財富。然而,他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爲已經引起了其他諸侯國的強烈不滿和警惕。
在一次與衛國的衝突中,智伯本以爲可以輕鬆取勝,將衛國納入自己的掌控之中。但是,衛國人民奮起抵抗,展現出了頑強的鬥志。智伯的軍隊在戰爭中遭遇了頑強的阻擊,進展十分緩慢。
隨着戰爭的持續,智伯發現自己的軍隊物資開始匱乏,尤其是水源出現了嚴重的短缺。士兵們口渴難耐,戰鬥力大幅下降。這時,智伯才意識到自己之前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沒有提前儲備足夠的水源。
面對這種困境,智伯急忙下令士兵們挖掘水井,試圖尋找水源。然而,在這緊急關頭纔開始挖井,顯然已經爲時過晚。士兵們在疲憊和口渴的狀態下艱難地挖掘着,效率極其低下。
最終,智伯的軍隊因爲缺水而陷入了絕境,被衛國軍隊抓住機會一舉擊敗。智伯也在這場戰爭中遭遇了慘敗,他的勢力受到了極大的削弱。
這個故事就如“渴而掘井”這個成語所表達的那樣,平時沒有做好準備,等到事情緊急的時候纔開始行動,往往已經來不及了。正如《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所說:“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智伯就是因爲沒有提前規劃好戰爭中的物資供應,尤其是水源問題,才導致了最終的失敗。這也提醒着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不能等到問題出現了纔去想辦法解決,而應該未雨綢繆,提前做好各種準備,只有這樣,才能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從容應對,避免陷入像智伯那樣“渴而掘井”的尷尬境地。
渴而掘井-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