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說無憑

成語拼音

kǒu shuō wú píng

口說無憑成語解釋

單憑口說,不足爲據。

典故出處

元·喬夢符《揚州夢》第四折你不合打鳳牢龍,翻雲覆雨,陷人坑井。咱兩個口說無憑。”

成語典故

此皆口說無憑,待我親去踏看明。★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

成語造句

咱們做事情得講證據,不能只憑一方的言語就下結論,畢竟口說無憑。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有兩個商人,一個叫李明,一個叫張華。他們都經營着布料生意,平日裏也互相競爭。 有一次,李明進了一批非常優質的布料,張華看到後心生嫉妒。他找到李明,假惺惺地說想要和他合作一個大買賣。李明一開始有些疑慮,但張華說得天花亂墜,聲稱只要他們聯手,一定能賺得盆滿鉢滿。李明被他的話所打動,便答應了下來。 他們約定一起去遠方採購一批珍貴的絲綢,然後回來高價賣出。李明拿出了自己大部分的積蓄,張華則聲稱自己也會出同樣多的錢。然而,當他們到達採購地時,張華卻突然變了卦,說自己的錢臨時出了問題,只能讓李明先墊上。李明雖然有些不滿,但想着生意爲重,還是咬牙把所有的錢都付了。 採購回來後,這批絲綢果然很受歡迎,很快就有很多買家前來詢問。就在這時,張華卻突然翻臉不認人,說這批絲綢全是他的,和李明沒有關係。李明氣憤不已,指責張華不講信用。但張華卻厚顏無恥地說:“你有什麼證據證明我們之前的約定?口說無憑啊!” 李明這才意識到自己被張華騙了,他後悔不已。他四處尋找證據,想要證明自己和張華的合作關係,但由於當時只是口頭約定,沒有留下任何書面證據,他一時也無可奈何。 李明不甘心就這樣被張華欺負,他想到了去官府告狀。他向官府詳細地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希望官府能爲他主持公道。官府的官員聽了他的訴說後,也覺得張華的行爲很不道德,但由於確實沒有確鑿的證據,也不能輕易地判定張華有罪。 就在李明感到絕望的時候,一位智者出現了。智者瞭解了事情的經過後,對李明說:“雖然你沒有直接的證據,但你可以從其他方面尋找線索。”智者提醒李明,他們在採購絲綢的過程中,肯定有其他人知道他們的合作關係。李明恍然大悟,他開始四處打聽,終於找到了幾個當時和他們一起採購的商人,這些商人都願意爲李明作證。 有了這些證人,官府終於判定張華有罪,讓他歸還李明應得的那份絲綢和錢財。經過這次教訓,李明深刻地認識到了口說無憑的危害,從此以後,他在做生意時都會立下字據,以免再被人欺騙。而張華則因爲自己的不誠信行爲,在小鎮上名譽掃地,生意也一落千丈。這個故事也告誡人們,在生活中一定要誠實守信,不要輕易相信口說無憑的承諾,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和麻煩。

口說無憑-成語圖片

口說無憑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