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勾外連
成語拼音
- lǐ gōu wài lián
裏勾外連成語解釋
- 內外勾結,串通一氣。
典故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第六十二回你這廝是北京本處良民,如何卻去投梁山落草,坐了第二把交椅?如今倒來裏鉤外連,要打北京!”
成語典故
- 這兩個就裏勾外連的朋比爲奸,鬧的不成樣子。★清·吳趼人《糊塗世界》第七回
成語造句
- 某些不法分子爲了謀取私利,相互勾結,幹着裏勾外連的違法勾當,嚴重損害了公衆的利益。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有兩個家族長期存在着矛盾和紛爭。一個是張家,另一個是李家。
張家在鎮裏經營着一些產業,日子過得還算不錯。而李家則有些窮困,但他們心中一直覬覦着張家的財富。
李家的家主李三是個心思陰險之人,他一直想着如何能從張家那裏獲取好處。一天,他結識了一個來自外地的商人王五,王五這個人狡猾奸詐,與李三可謂是臭味相投。
王五看出了李三對張家的怨恨,便心生一計,對李三說:“我們可以裏勾外連,一起對付張家,到時候他們的產業不就都是我們的了。”李三聽了,心中大喜,立刻答應與王五合作。
他們開始暗中策劃陰謀,王五利用自己在外面的人脈,勾結了一些地痞流氓,而李三則在鎮裏煽動一些對張家不滿的人。
在一個夜晚,他們趁着張家不備,讓那些地痞流氓衝進了張家的產業,進行打砸搶。張家的人奮起反抗,但無奈對方人多勢衆。
與此同時,李三在鎮裏散播謠言,說張家做了很多壞事,引起了鎮民們的公憤。就這樣,張家陷入了極大的困境。
然而,張家的家主張老爺並不是一個輕易屈服的人。他通過調查,發現了李三和王五的裏勾外連的陰謀。他決定收集證據,向官府告發他們。
經過一番努力,張老爺終於收集到了足夠的證據。他帶着證據來到官府,將李三和王五的所作所爲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官府大人。
官府大人聽後大怒,立刻派人將李三和王五捉拿歸案。經過審訊,他們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最終,李三和王五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他們的陰謀徹底破產。
而張家經過這次磨難後,也更加團結和謹慎。他們明白了在這個世界上,必須要時刻保持警惕,不能讓那些心懷不軌的人有機可乘。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裏勾外連的行爲終究是不能得逞的,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那些妄圖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利益的人,最終只會自食惡果。我們應該秉持正義和善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裏勾外連-成語圖片